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发于全身多部位分功能性等,临床表现因原发部位而异,诊断靠影像学、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和药物,预后与分期分级相关,儿童需慎选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案,老年要评估基础病选对机体功能影响小的方式。
一、定义与分类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等。根据肿瘤是否分泌激素及激素分泌情况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按肿瘤分级(G1、G2、G3)及分期进行更细致分类,分级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分期则体现肿瘤累及范围。
二、临床表现
因原发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呼吸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有咳嗽、咯血等症状;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还会因激素分泌异常出现相应表现,如胰岛素瘤导致低血糖相关症状(心悸、手抖等)、胃泌素瘤引起顽固性溃疡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CT、MRI可用于发现肿瘤病灶及其大小、位置等;PET-CT有助于评估肿瘤全身转移情况。2.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如嗜铬粒蛋白A(CgA)等可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其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3.病理活检:是确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明确肿瘤分级等情况。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首选手术切除,可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病灶,改善预后。2.药物治疗:根据肿瘤情况选择靶向药物等,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对于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还可针对激素分泌异常进行药物干预以缓解相关症状。
五、预后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预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早期肿瘤经手术等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晚期肿瘤预后较差。
特殊人群:
儿童患者:需格外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非药物干预或合适的治疗手段,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情况,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对机体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