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儿童青少年时期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肌肉抽动等,首挂儿科或小儿神经内科,不同年龄段就诊需注意不同方面,生活上要保证睡眠等,就诊前家长要准备好病史资料,就诊中医生会查体及建议辅助检查,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要配合检查等。
一、抽动症应挂儿科或小儿神经内科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同时可能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由于其主要发病人群是儿童,所以首先考虑挂儿科。而小儿神经内科则是针对儿童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专业科室,抽动症属于神经系统方面的病症,因此也可以挂小儿神经内科。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就诊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所不同。比如婴幼儿时期发病的抽动症患儿,家长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抽动的具体表现,包括抽动出现的时间、频率、涉及的部位等,因为婴幼儿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的不适。学龄期儿童就诊时,需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在学校中的表现,比如是否因为抽动影响学习注意力等情况。
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看,有抽动症的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状。同时要避免过度兴奋、疲劳等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对于有既往病史的患儿,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过程,以便医生更好地制定诊疗方案。
二、就诊前的准备
就诊前家长需要准备好详细的患儿病史资料,包括抽动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是单纯的运动性抽动还是伴有发声性抽动,抽动症状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是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紧张、疲劳时)加重等。还需要记录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既往的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的神经系统疾病等信息。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可能还会建议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来帮助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类似表现。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家长要安抚好患儿的情绪,使其在就诊过程中能够配合医生的检查。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查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在就诊过程中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