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可伴有性交疼痛、影响生育,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有生育需求者需评估生育情况,无生育需求者据病情选治疗或管理方案,非育龄期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部分症状缓解但需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
一、主要症状
(一)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子宫肌腺症患者多出现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通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经期第1天疼痛最为剧烈,可持续整个经期。这种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部分患者疼痛难以通过一般的止痛措施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机制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等有关。
(二)经量增多
患者月经周期基本维持正常,但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部分患者经量可超过80ml。经量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影响了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管开放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长期经量增多可能会引起患者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心慌等表现。
(三)经期延长
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正常月经持续时间多为3-7天,而子宫肌腺症患者经期可能延长至7天以上,甚至可达10天左右,这也是由于子宫收缩异常及内膜病变等因素导致经期出血时间延长。
二、伴随症状
(一)性交疼痛
部分子宫肌腺症患者在月经来潮前出现性交疼痛,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累及盆腔内的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在性交过程中受到刺激引发疼痛。
(二)影响生育
子宫肌腺症可能对生育产生影响,导致不孕。其机制可能与子宫肌层结构异常、盆腔微环境改变等有关,使得受精卵着床困难或早期胚胎发育受到影响,据相关临床研究统计,约有一定比例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存在不孕情况。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
(一)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是子宫肌腺症的高发人群,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女性,子宫肌腺症可能降低受孕概率,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生育相关情况;对于没有生育需求但有症状的育龄女性,症状可能会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或管理方案。
(二)非育龄期女性
绝经后的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逐渐萎缩,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也有少数情况可能仍存在残留症状或其他问题,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