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诊断需依专业标准综合多方面评估并排除其他疾病,发病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幼儿期有社交互动缺失、语言发育落后等表现,学龄期有学业适应及同伴关系等问题,家长需关注早期发育异常尽早带儿童评估诊断,干预以非药物为主遵循专业康复指导方案。
一、定义与核心特征
自闭症儿童是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群体,核心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社交沟通障碍表现为缺乏目光对视、对他人呼唤反应迟钝、难以建立正常同伴关系等;沟通方面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如说话晚、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兴趣狭窄体现为对特定物品或活动过度专注,重复刻板行为包括重复性的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等)、坚持环境或生活方式固定不变等,且这些症状通常在3岁之前逐渐显现。
二、诊断依据
需依据专业诊断标准,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诊断时综合儿童的发育史、行为表现等多方面评估,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三、发病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自闭症发病中占重要比重,多项研究表明特定基因变异与自闭症发病相关,家族中有自闭症患者时,后代发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二)环境因素
孕期母亲感染、接触有害物质(如某些化学污染物)、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
四、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差异
(一)幼儿期
此阶段突出表现为社交互动缺失,如不愿与他人亲近、缺乏分享式注意(对感兴趣事物不会指向他人共同关注)等,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可能出现语言倒退现象。
(二)学龄期
学业适应方面可能出现学习困难,同伴关系上易与同伴产生矛盾,因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影响融入集体活动,需特别关注其在学校环境中的社交及学习支持。
五、温馨提示
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早期发育迹象,若发现社交、沟通、行为等方面异常,应尽早带儿童至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诊断。干预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等科学康复方法,营造支持性家庭环境,尊重儿童个性化需求,协助其最大程度发展社会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注意避免盲目尝试无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法,遵循专业康复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