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腺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好发于特定年龄段与多次妊娠等损伤有关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异常可通过妇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药物和手术等方式特殊人群需依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一、定义与发病概况
子宫肌腺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的良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病因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引发子宫内膜基底膜下细胞增殖并侵入肌层有关。
二、主要症状表现
1.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烈,可伴有下腹部坠胀感,疼痛程度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疼痛难以通过一般止痛药物缓解。
2.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长期经量过多还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质地较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更明显。
2.影像学检查:B超是常用手段,可见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病灶处呈不均匀低回声;MRI检查对子宫肌腺症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四、治疗方式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痛经症状,但仅针对疼痛对症处理,不能改变疾病进程。
2.GnRH-a类药物: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流失等副作用,一般建议用药不超过6个月。
(二)手术治疗
1.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可切除病灶,但存在复发可能。
2.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患者:有生育需求者需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GnRH-a类药物停药后需监测排卵及子宫恢复情况,以把握受孕时机;若行手术治疗,需考虑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妊娠相关风险。
2.围绝经期患者:可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保守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手术需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风险。
3.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如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各疾病间的相互影响及治疗的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