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发生,症状多样,累及多系统,皮肤黏膜损害有梅毒疹(形态多样,斑疹性可自然消退、丘疹性常见、脓疱性少见)和黏膜斑等;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及肝脾、淋巴结肿大;有骨骼损害表现为骨骼疼痛;有眼损害出现视力下降等;少数有神经系统损害如脑膜炎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有高危因素者出现相关症状应警惕及时就医。
皮肤黏膜损害:
梅毒疹:是二期梅毒最常见的皮肤损害,形态多样,包括斑疹性梅毒疹、丘疹性梅毒疹、脓疱性梅毒疹等。斑疹性梅毒疹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cm,呈淡红色或褐红色,互不融合,常对称分布于躯干、四肢近端等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皮疹可自然消退;丘疹性梅毒疹较为常见,可分为扁平丘疹和尖顶丘疹等,扁平丘疹多发生于潮湿部位,如肛门周围、外生殖器等,表面湿润,可融合成扁平斑块;脓疱性梅毒疹较少见,常继发于丘疹性梅毒疹,可表现为脓疱,愈后可留有瘢痕。
黏膜损害:可出现黏膜斑,多见于口腔、舌、咽、喉或生殖器黏膜处,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糜烂面,表面有渗出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此外,还可出现咽喉炎、黏膜红肿等表现。
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淋巴结一般无压痛、质硬、不融合。
骨骼损害:可发生骨膜炎、关节炎等,表现为骨骼疼痛,夜间或休息时疼痛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受累骨骼以长骨较为常见,也可累及颅骨、肩胛骨等。
眼损害:可出现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痛、畏光等。
神经系统损害:少数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神经梅毒,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二期梅毒的表现上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可能症状更为明显且严重;女性在妊娠期间感染梅毒发生二期梅毒时,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有不洁性行为史等高危行为的人群更需警惕二期梅毒的可能。在生活方式方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影响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进展。对于有梅毒感染高危因素的人群,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高度怀疑二期梅毒,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