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基础处理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包括频繁哺乳或挤奶以排净乳汁及非哺乳期适当手法挤奶,局部用温度适宜湿毛巾热敷改善症状,若有细菌感染迹象需用对婴儿安全的抗生素并遵医嘱,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乳头清洁卫生及避免损伤、高龄者注重休息,非哺乳期患者需关注自身基础健康状况积极治疗原发病。
一、非药物干预为主的基础处理
1.频繁哺乳或挤奶: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引发,哺乳期女性应增加哺乳次数,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若婴儿吸吮不佳,可使用吸奶器及时排空乳汁,研究显示及时有效的乳汁排空可显著降低乳腺炎的炎症程度,促进病情缓解,且能维持乳汁分泌功能,保障婴儿的母乳喂养需求;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也可通过适当手法挤奶等方式促进淤积乳汁排出。
2.局部热敷:使用温度适宜(一般38-40℃)的湿毛巾敷于患侧乳房,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数次,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部位的代谢,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但需注意热敷时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皮肤烫伤,尤其是皮肤感觉较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合并乳腺炎时需更谨慎控制热敷温度)。
二、药物干预要点
若乳腺炎出现细菌感染迹象,如局部红肿热痛加剧、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应选择对哺乳期婴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后开具,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不恰当用药可能影响婴儿健康或导致细菌耐药情况发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要特别注意乳头的清洁卫生,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保持乳头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防止细菌滋生感染。同时要避免乳头损伤,若出现乳头皲裂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因为乳头损伤是引发乳腺炎的常见诱因之一。高龄哺乳期女性身体机能相对下降,乳腺炎恢复过程中要更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免疫系统功能来对抗炎症,且高龄女性出现乳腺炎时更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尽快就医。
2.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除遵循上述一般处理原则外,要关注自身基础健康状况,如有内分泌紊乱等基础疾病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为内分泌因素可能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例如患有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需在治疗乳腺炎的同时对内分泌疾病进行综合管理,以促进乳腺炎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