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症状有局部乳房红肿热痛、肿块形成及全身发热、全身不适等,原因包括乳汁淤积(乳头发育不良、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乳管不通)和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婴儿口腔细菌感染),哺乳期女性需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及时排空乳汁,非哺乳期乳腺炎少见且病因复杂需及时就医排查。
一、乳腺炎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乳房红肿热痛:患侧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伴有明显疼痛,疼痛可为搏动性或持续性,哺乳时疼痛往往加剧。2.肿块形成:乳房内可触及边界不清的肿块,质地较硬,随病情进展肿块可能逐渐增大,部分患者可伴有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8℃~39℃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寒战。2.全身不适: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乳腺炎的原因
(一)乳汁淤积
1.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过小等情况可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汁淤积。例如,乳头内陷的女性,乳汁排出受阻,易引发乳腺炎。2.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产妇乳汁分泌过多,而婴儿吸吮次数过少或吸吮力量不足,未能将乳汁完全排空,致使乳汁在乳房内积聚。3.乳管不通:乳腺导管本身的病变(如乳腺导管狭窄、堵塞等)可引起乳管不通,进而导致乳汁淤积,常见于有乳腺导管结构异常病史的人群。
(二)细菌入侵
1.乳头破损或皲裂:乳头皮肤破损后,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易通过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例如,哺乳期女性因哺乳姿势不当、婴儿用力吸吮等导致乳头皲裂,增加细菌感染风险。2.婴儿口腔细菌感染:婴儿口腔内的细菌可在哺乳过程中污染乳头,进而进入乳腺引发炎症。若婴儿口腔存在感染病灶,更易导致细菌传播至乳房。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由于哺乳相关因素(如乳汁淤积、乳头损伤等)乳腺炎风险较高,需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及时排空乳汁,若发现乳头有破损应积极处理,避免细菌入侵。例如,哺乳后可涂抹少量羊毛脂膏保护乳头,哺乳时确保婴儿含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以减少乳头损伤风险。
非哺乳期女性
非哺乳期乳腺炎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其原因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免疫因素等有关。若出现乳房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因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复杂,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