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分婴儿与较大儿童表现,婴儿多见于出生后2周-3个月,有突然大声哭闹数小时、阵发性发作、面部涨红、双腿蜷曲、腹部胀硬、哭闹难安抚、排气排便后可缓解但易复发及部分拒食等表现;较大儿童肠绞痛表现多样,多脐周腹痛伴哭闹烦躁等,非药物干预有对婴儿竖抱拍背、俯卧施压、顺时针按摩、用白噪音等安抚及调整喂养避免过度喂养、规律饮食等,婴儿安抚需轻柔且要观察异常及时就医,较大儿童要关注生活方式,频繁严重发作需就医评估是否有其他潜在疾病因素。
一、肠绞痛的表现
1.婴儿肠绞痛表现:多见于出生后2周-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大声哭闹,可持续数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婴儿可能出现面部涨红、双腿蜷曲、腹部胀硬,哭闹时难以安抚,排气或排便后可能有所缓解,但易再次发作。部分婴儿还可能伴随拒食等表现。
2.较大儿童肠绞痛表现:若为较大儿童,肠绞痛表现可能相对多样,可能出现腹部疼痛不适,疼痛部位多以脐周为主,可伴有哭闹、烦躁,部分儿童可能因腹痛影响饮食、活动等,但相对婴儿症状表现可能更具个体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二、肠绞痛的处理方法
(一)非药物干预
1.安抚方式:对于婴儿,可尝试将婴儿竖抱,头伏于大人肩上,轻拍背部帮助排气;也可让婴儿俯卧在大人身上,给予腹部一定压力,有时有助于缓解不适;还可轻柔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使用白噪音(如类似子宫内的声音)、包裹婴儿增加安全感等方式也可能安抚婴儿情绪,缓解肠绞痛相关的烦躁表现。对于较大儿童,可通过安抚性的语言、轻柔抚摸等方式缓解其因腹痛带来的紧张情绪。
2.调整喂养:婴儿喂养时需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喂奶后及时拍嗝,减少吸入空气;较大儿童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肠绞痛的食物,如过多产气食物等。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在进行安抚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摇晃等可能对婴儿造成损伤的行为。同时密切观察婴儿肠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是否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加剧、精神萎靡等,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2.较大儿童:除上述非药物干预外,要关注其生活方式对肠绞痛的影响,如是否有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等情况,帮助其调整生活状态,保持规律作息,减轻可能诱发肠绞痛的因素。若儿童肠绞痛频繁发作且严重影响生活,也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