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因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因包括肛腺感染、肛管直肠损伤、免疫力低下,症状有局部持续性疼痛、红肿触痛及全身发热等,诊断可通过肛门指诊和直肠超声,治疗多需手术切开引流术后换药,预防要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控制基础疾病、合理饮食,儿童需格外注意肛周卫生,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血糖,老年人应注重肛周清洁自查。
一、定义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系细菌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二、病因
1.肛腺感染:肛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粪便堵塞肛腺开口易引发感染,感染蔓延至周围间隙形成脓肿,此为主要病因。
2.肛管直肠损伤:外伤、异物等致肛管直肠黏膜损伤,细菌易侵入引发感染。
3.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弱,易患肛周脓肿。
三、症状
1.局部症状:肛周出现持续性疼痛,初期为胀痛,随病情进展成跳痛,病变处皮肤红肿、触痛明显,可触及硬结或肿块。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发热、乏力、寒战等全身感染表现,若脓肿范围大、感染严重,全身症状更明显。
四、诊断
1.肛门指诊:医生通过肛门指诊可触及压痛性肿块,有助于初步判断脓肿位置。
2.直肠超声:能清晰显示脓腔位置、大小等,为手术治疗提供精准依据。
五、治疗
确诊后多需手术治疗,如切开引流术,通过手术切开脓肿排出脓液,术后需定期换药以促进创面愈合,保持肛周清洁。
六、预防
1.保持肛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勤换内裤,避免粪便残留引发感染。
2.避免久坐:适当运动,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降低感染风险。
3.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免疫力低下者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4.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刺激肛周组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格外注意肛周卫生,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反复刺激肛周皮肤,发现肛周红肿等异常应尽早就诊。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血糖波动易加重感染,需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密切关注肛周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注重肛周清洁,定期自查肛周状况,若发现红肿、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