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是多种因素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引发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病因有生理性、病理性(垂体、下丘脑病变、系统性疾病)、药物性,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溢乳、不孕等,男性有性功能减退等,检查靠血清泌乳素测定和影像学,治疗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并个体化制定。
一、定义
高泌乳素血症是因多种因素导致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引发以性腺功能减退等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二、病因
(一)生理性因素
妊娠、哺乳、睡眠(夜间睡眠时泌乳素水平生理性升高)、应激(如剧烈运动、精神刺激等)可致泌乳素一过性升高,属正常生理现象。
(二)病理性因素
1.垂体病变: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病因,垂体其他肿瘤(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也可能因影响下丘脑功能间接导致泌乳素升高;垂体柄损伤、下丘脑-垂体部位的炎症等也可干扰泌乳素的正常调节。
2.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炎症等病变可影响多巴胺等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分泌,使泌乳素分泌失去抑制而升高。
3.系统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反馈性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刺激泌乳素分泌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也可能导致泌乳素代谢异常而升高。
(三)药物性因素
某些药物可影响多巴胺对泌乳素的抑制作用,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氯丙嗪、甲氧氯普胺等)、雌激素类药物、抗癫痫药等,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引发高泌乳素血症。
三、临床表现
(一)女性患者
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月经稀发、闭经)、溢乳(非妊娠哺乳期出现乳头分泌乳汁样液体)、不孕等,长期高泌乳素血症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
(二)男性患者
可出现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乳房发育、不育等,部分患者也可能有溢乳表现。
四、检查诊断
(一)血清泌乳素测定
非妊娠状态下,血清泌乳素水平>1.14nmol/L(25μg/L)可考虑高泌乳素血症,但需排除生理性因素干扰,一般需多次测定以确认。
(二)影像学检查
垂体MRI是常用检查方法,用于排查垂体是否存在泌乳素瘤等病变,明确垂体结构异常情况。
五、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垂体泌乳素瘤患者可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由下丘脑、垂体病变或系统性疾病等引起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药物性因素导致者,应酌情调整相关药物。同时需关注不同人群情况,育龄女性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影响生育,需及时评估并干预;男性患者要关注性功能及乳房等相关表现,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