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腺瘤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类型由分泌泌乳素的垂体泌乳素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致发病机制为垂体泌乳素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致泌乳素过度分泌女性患者多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不孕性欲减退等长期高泌乳素可致骨质疏松男性患者常见性功能减退不育胡须阴毛稀疏等肿瘤增大可致头痛视力下降等诊断靠血清泌乳素明显升高>200μg/L及垂体MRI发现占位治疗首选多巴胺激动剂药物无效等可手术或放疗特殊人群中女性需关注月经生育孕期监测肿瘤男性重视性功能不育及压迫症状儿童少见需综合评估生长内分泌等情况。
泌乳素腺瘤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由分泌泌乳素(PRL)的垂体泌乳素细胞单克隆异常增殖所致。
一、发病机制主要是垂体泌乳素细胞发生单克隆异常增生,使得泌乳素过度分泌。
二、临床表现1.女性患者:多出现月经紊乱、闭经,还常伴有溢乳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孕、性欲减退等情况,长期泌乳素过高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2.男性患者:常见症状有性功能减退、不育、胡须减少、阴毛稀疏等,也可能因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头痛、视力下降(如视野缺损)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1.血清泌乳素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是重要依据,一般泌乳素水平>200μg/L高度提示泌乳素腺瘤,但需排除生理性升高因素(如妊娠、哺乳、剧烈运动等)。2.垂体MRI检查:可发现垂体占位病变,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有助于确诊及评估病情。
四、治疗方式1.药物治疗:首选多巴胺激动剂,通过作用于垂体泌乳素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抑制泌乳素分泌,缩小肿瘤体积,常用药物如溴隐亭等。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肿瘤较大有明显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经蝶窦微创手术切除肿瘤。3.放射治疗:适用于复发、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的患者,通过放射线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女性患者:需关注月经情况与生育需求,月经紊乱可能影响生育,治疗过程中要监测激素水平以评估生育可能性;孕期若发现泌乳素腺瘤,需密切监测肿瘤变化及激素水平,因孕期泌乳素腺瘤可能增大,必要时需在医生评估下决定是否干预。2.男性患者:要重视性功能减退与不育问题,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制定合适治疗方案,同时关注肿瘤压迫导致的头痛、视力下降等情况,及时处理。3.儿童患者:儿童患泌乳素腺瘤相对少见,需谨慎评估,因肿瘤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长、内分泌等多方面情况,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生长激素、性激素等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