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主要采用WHO制定的Nottingham分级系统分级,依据腺管形成程度、核分级、有丝分裂计数三个指标分为Ⅰ级(高分化,恶性低、预后好)、Ⅱ级(中分化,介于两者间)、Ⅲ级(低分化,恶性高、预后差),不同分级在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有意义,年轻、老年患者治疗有别,患者均需健康生活方式,有家族病史亲属要关注乳腺健康。
腺管形成程度:
高分化:腺管形成程度较好,大于75%的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结构,这意味着肿瘤细胞的分化相对接近正常细胞的分化状态,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相对温和,侵袭和转移能力相对较弱。
中分化:腺管形成程度处于10%-75%之间,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其侵袭和转移潜能也处于中等水平。
低分化:腺管形成程度低于10%,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往往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核分级:
高分化:细胞核的多形性不明显,细胞核大小较为一致,核仁不显著,这表明肿瘤细胞的核形态相对正常细胞的核形态差异较小,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中分化:细胞核多形性较为明显,细胞核大小不一致,核仁较明显,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低分化:细胞核多形性非常明显,细胞核大小差异很大,核仁显著,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较高,侵袭和转移能力较强。
有丝分裂计数:
高分化:有丝分裂计数较低,每10个高倍视野中少于5个有丝分裂象,说明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相对较慢。
中分化:每10个高倍视野中有5-10个有丝分裂象,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处于中等水平。
低分化:每10个高倍视野中有丝分裂计数多于10个,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恶性程度高。
根据上述三个指标的评分进行综合分级,Nottingham分级将浸润性乳腺癌分为Ⅰ级(高分化)、Ⅱ级(中分化)和Ⅲ级(低分化)。一般来说,Ⅰ级浸润性乳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Ⅲ级浸润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相对较差;Ⅱ级则处于两者之间。不同分级的浸润性乳腺癌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身体的生理特点和对疾病的耐受能力等因素,可能需要更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对其生育功能等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和各器官功能,选择相对温和且能耐受的治疗方式。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哪个分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生活质量,但具体的运动方式和饮食计划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其亲属也需要密切关注乳腺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