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常见局部症状有持续性剧痛且排便等时加剧的疼痛、发红肿胀触之有硬结压痛的红肿、成熟时触诊可有波动感的波动感;全身症状包括体温38℃-39℃左右甚至超39℃的发热、病情重时出现的寒战,其症状因个体和病情阶段有差异,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诊治。
局部症状: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剧痛,且逐渐加重。在排便、行走、咳嗽时疼痛可加剧。例如,患者行走时因臀部肌肉活动牵拉肛周病灶,会使疼痛明显加重;排便时粪便刺激脓肿部位也会引发剧痛。不同年龄阶段人群感受疼痛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扩散较快,疼痛可能更为剧烈且进展迅速。
红肿:脓肿所在部位皮肤发红、肿胀,触之有硬结、压痛。病变初期可能只是局部轻微红肿,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会逐渐扩大,皮肤温度也会升高。比如,肛周某一区域开始出现小范围的发红,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皮下有硬结,按压时有明显痛感,且局部皮肤温度比周围正常皮肤高。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可能影响红肿发现的早晚。生活方式上,久坐、不注意肛周清洁等人群更容易出现局部红肿加重的情况。
波动感:当脓肿成熟时,触诊可有波动感。这是因为脓肿内部有脓液积聚,用手指按压脓肿部位能感觉到有液体波动的感觉。不过,在婴幼儿等特殊人群中,由于其组织特点,波动感可能不明显,需要更加仔细地通过其他检查手段来辅助判断。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严重时可超过39℃。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高热的情况,而且高热可能会引起惊厥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后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感染扩散的风险更高。有基础病史如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肛周脓肿后发热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控制。
寒战:病情较重时,除了发热还可能出现寒战,这是由于细菌毒素等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例如,患者突然感觉怕冷,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随后体温迅速上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寒战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可能会因寒战而哭闹、肢体颤抖明显,老年人则可能表现为身体轻微颤抖但意识相对清楚。
肛周脓肿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