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形成肿块,全身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哺乳期女性、低龄哺乳期女性、有既往乳腺炎病史人群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哺乳期女性要保持清洁、处理乳汁淤积,低龄者优先物理方法,有病史者更需密切监测乳房状况。
一、局部症状
1.乳房红肿热痛:乳房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红肿区域边界可能不太清晰,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逐渐扩大,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疼痛明显,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充血水肿以及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哺乳期女性由于乳汁淤积等原因容易引发炎症,进而出现此类局部表现。
2.肿块形成:可触及乳房内有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可能不清,这是炎症区域组织充血水肿、细胞浸润形成的。如果是乳汁淤积导致的乳腺炎,肿块可能与乳腺导管不通畅有关,乳汁在局部积聚伴发炎症反应形成肿块。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身体对炎症的全身性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哺乳期女性发热时需警惕乳腺炎,因为乳汁淤积等情况易引发感染性炎症从而导致发热。
2.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伴有寒战,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刺激机体,导致体温急剧上升过程中出现的表现,此时机体免疫力在与病原菌抗争,会出现寒战现象。
3.全身不适: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和整体状态,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消耗增加,导致患者感觉乏力、精神不佳,食欲也受到影响。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处于哺乳期,乳房需要分泌乳汁喂养婴儿,若发生乳腺炎,一方面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避免细菌进一步侵入加重炎症,每次哺乳前后可用温水清洁乳头;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乳汁淤积情况,可通过频繁哺乳、按摩等方式促进乳汁排出,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2.低龄哺乳期女性:相对年轻,身体恢复能力可能相对较好,但在处理乳腺炎时更要注重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应用,因为低龄人群可能对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与成人有所不同,优先通过排空乳汁、局部热敷等物理方法缓解症状,如局部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但要注意热敷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3.有既往乳腺炎病史人群:既往有乳腺炎病史,再次发生乳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要更加留意乳房的异常变化,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早地进行乳汁排空等处理,因为有病史者炎症复发可能进展较快,所以需要更密切监测自身乳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