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采用Vesalius分期法分为四期,Ⅰ期主要表现为便血无痔核脱出,痔块小;Ⅱ期便血轻重不一,排便时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痔核较大;Ⅲ期便血减少,痔核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推或卧床回纳,痔核更大;Ⅳ期痔核长期脱出不能回纳或回纳后立即脱出,可合并嵌顿,有疼痛肿胀等,还提及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内痔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Ⅰ期内痔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便血,多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出血呈间歇性,一般无痔核脱出。出血原因是排便时粪便擦破隆起的痔黏膜,或因排便用力,使得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青壮年相对更易因不良排便习惯等因素诱发;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便秘、腹泻等人群易患;病史方面,无特殊相关病史要求,主要由肛管上段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
病理特点:痔块较小,位于黏膜下,无明显痔核脱出肛门外。
Ⅱ期内痔
症状表现:便血程度可轻可重,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这是因为排便时腹压增加,痔核逐渐增大,与肌层分离而脱出,便后因括约肌收缩,痔核可自行缩回。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能出现,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增加发病风险;性别无差异;病史方面,若有长期肛管局部刺激因素存在则易发病,病理上痔核较大,已脱出肛门,但能自行回纳。
Ⅲ期内痔
症状表现:便血减少,痔核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回纳。此时痔核经常脱出,刺激肛管黏膜,导致分泌物增多,可引起肛门潮湿、瘙痒等不适。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长时间蹲厕等不良习惯会加重病情;性别无差异;病史方面,若既往有Ⅱ期内痔未得到有效控制则易发展至此期,病理上痔核更大,脱出后需借助外力才能回纳。
Ⅳ期内痔
症状表现:痔核长期脱出肛门外,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还可合并嵌顿,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患者行走、咳嗽等腹压增加时也可脱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年龄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生活方式极度不规律、长期患病体质虚弱等会影响病情;性别无差异;病史方面,多由前期内痔分期未得到合理诊治逐渐发展而来,病理上痔核纤维化,脱出后难以回纳,常伴有嵌顿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内痔相对少见,若儿童出现类似症状需考虑先天性血管发育等因素,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妊娠期女性由于盆腔静脉受压,内痔易加重,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大便通畅;老年人内痔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症状严重需手术时要谨慎评估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