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宝宝挑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后,可通过营造良好进食环境、合理搭配食物、控制零食摄入、引导宝宝参与进食过程来改善,年龄小的婴儿添加辅食有原则且要观察反应,有特殊病史的宝宝调整饮食需遵医嘱。
一、了解挑食原因
1.生理因素:宝宝可能因处于长牙期,牙龈不适导致食欲受影响;或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对进食产生抵触。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生理特点不同,如婴儿期以奶为主食,随着月龄增加,味觉逐渐发育,可能对食物味道、质地有不同偏好。
2.心理因素:宝宝可能因对新食物不熟悉而产生恐惧,从而挑食。生活方式方面,若宝宝日常活动量少,能量消耗低,对食物需求就少,也易挑食;若家庭环境中进食氛围不佳,如家长强迫进食,会让宝宝更抗拒进食新食物。
二、改善挑食的方法
1.营造良好进食环境
为宝宝打造温馨、轻松的进食空间,避免在吃饭时批评宝宝。让宝宝参与餐桌布置等,增加其对吃饭的兴趣。比如设置专属的儿童餐椅,放置宝宝喜欢的餐具,吸引宝宝主动靠近餐桌。
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挑食、不偏食,给宝宝树立良好榜样。因为宝宝会模仿家长的饮食行为,家长健康的饮食习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
2.合理搭配食物
保证食物色彩丰富,如将绿色蔬菜、红色肉类、黄色玉米等搭配在一起,吸引宝宝的视觉注意力,增加其对食物的兴趣。例如制作五彩虾仁炒饭,包含虾仁、胡萝卜、玉米粒、青豆等多种食材。
变换食物的烹饪方式,如同样是土豆,可以做成薯条、土豆泥、炒土豆丝等不同形式。研究表明,多样化的烹饪方式能让宝宝接触到不同质地和口感的食物,有助于减少挑食情况。
3.控制零食摄入
严格限制宝宝在两餐之间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如糖果、油炸薯片等。保证宝宝在正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一般来说,两餐之间间隔3-4小时较为合适,若宝宝在间隔期感到饥饿,可提供少量健康零食,如低糖的水果干、无糖酸奶等。
4.引导宝宝参与进食过程
鼓励宝宝参与食物的准备过程,如让宝宝帮忙洗菜、摆盘等。当宝宝参与其中时,会更愿意尝试自己参与制作的食物。例如让宝宝一起挑选喜欢的水果,然后一起清洗、装盘,之后宝宝可能更有兴趣品尝自己参与挑选和准备的水果。
三、特殊人群(宝宝)的特别注意事项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添加辅食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在添加新食物时,要密切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添加蛋黄时,开始只给1/4个,观察2-3天,若宝宝没有出现皮疹、腹泻等过敏症状,再逐渐增加量。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宝宝,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宝宝,在调整饮食时要更加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的选择和搭配,避免食用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