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含一般治疗(调整饮食、坐浴)和药物治疗(局部外用);手术治疗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适用于Ⅲ、Ⅳ度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橡皮圈套扎术(适用于Ⅰ、Ⅱ度内痔)、传统痔切除术(适用于较大内痔和混合痔),不同治疗方法有各自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如特殊人群用药、手术前后相关注意等。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会加重内痔症状。例如,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降低对内痔的刺激。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有所不同,一般成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在25-30克左右。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膳食纤维摄入量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一般3-6岁儿童每天约19克,6-12岁儿童每天约25克等。女性在孕期或哺乳期,由于身体状况特殊,也需要合理调整膳食纤维摄入以维持肠道健康。
坐浴:每日进行温水坐浴,一般水温控制在40-50℃,每次坐浴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内痔的肿痛等症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坐浴时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烫伤,因为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容易发生烫伤。老年人坐浴时要注意安全,最好有人陪伴,防止摔倒。
2.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物:可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等,这类药物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例如一些含有麝香、牛黄等成分的药物,能缓解内痔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状。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局部外用药物需要谨慎,因为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自身健康有影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手术治疗
1.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
适用于Ⅲ、Ⅳ度内痔或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该手术是利用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阻断痔的血液供应,使脱垂的痔块向上悬吊固定。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恢复相对较快,但术后仍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2.橡皮圈套扎术
适用于Ⅰ、Ⅱ度内痔。通过将特制的橡皮圈套扎在内痔的基底部,阻断痔的血供,使痔坏死脱落。儿童一般不采用橡皮圈套扎术,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手术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处于月经期,一般也不建议进行该手术,以免增加感染等风险。
3.传统痔切除术
适用于较大的内痔和混合痔。手术切除痔核,但术后疼痛相对较明显,恢复时间较长。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心功能等情况,确保手术安全。术后要注意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