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由乳汁淤积及细菌入侵致病因成局部红肿胀热痛等症状伴全身发热等依据典型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以非药物干预充分排空乳汁局部热敷为主严重时用对婴儿影响小的抗生素预防需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及时排空乳汁定期自查乳房哺乳期女性要注意自身健康管理就医告知哺乳期情况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抵抗力。
一、定义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经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加之乳汁淤积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所致。
二、病因
1.乳汁淤积: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过小、内陷)、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吸吮力弱等可导致乳汁排出不畅,淤积的乳汁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利于细菌滋生繁殖;
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途径,婴儿含乳头入睡、哺乳后未清洁乳头等情况易造成乳头损伤,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得以进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病变部位可触及边界不清的硬块,随病情进展硬块可逐渐变软形成脓肿;
2.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体温多在38℃~40℃,若感染未控制,全身症状可能加重。
四、诊断
依据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等典型症状体征,结合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乳腺超声等辅助检查综合诊断,超声可协助判断有无脓肿形成及脓肿位置等。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为主:充分排空乳汁是关键,可通过频繁哺乳、使用吸奶器等方式,促进乳汁排出以减轻淤积;局部适当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及炎症吸收;
2.药物治疗:若感染严重需使用抗生素,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对婴儿影响小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但具体用药需由专业医师根据病情决定。
六、预防
1.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清水轻柔清洁乳头,保持乳头局部卫生,减少细菌附着;
2.正确哺乳:按需哺乳,确保婴儿含接乳头姿势正确,避免婴儿含乳头入睡,防止乳头损伤;
3.及时排空乳汁:每次哺乳后尽量将乳房内剩余乳汁排空,可减少乳汁淤积风险;
4.定期自查乳房:哺乳期女性应定期自查乳房,关注乳房有无异常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七、特殊人群提示
哺乳期女性属于特殊群体,需格外注意自身健康管理。在哺乳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正确哺乳及乳头护理方法,若出现乳房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就医时需向医师明确告知哺乳期情况,以便医师选择对婴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保障母婴健康。同时,哺乳期女性应保持良好心态,合理安排休息,增强自身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