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外痔是临床多发病,因排便用力等致肛门缘静脉破裂出血形成皮下血块,有生活方式、年龄性别、病史等病因及相关因素,表现为肛门突然剧痛伴异物感等,可通过体格检查等诊断,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血栓外痔是临床多发病,常因排便用力、剧烈运动等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在肛门部皮下生成圆形或椭圆形血块。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久坐、久站、便秘、腹泻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血栓外痔。例如,长期便秘的人群,排便时需要过度用力,会增加肛门部血管的压力,导致静脉破裂出血形成血栓;而腹泻频繁刺激肛门,也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患病风险。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人,性别上无明显严格差异,不过男性可能因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对更易发生。
病史因素:有肛门部手术史、肛周感染史等病史的人群,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等生理状态已存在一定基础问题,相比健康人群更易出现血栓外痔。
三、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患者肛门部突然出现疼痛,疼痛较为剧烈,且疼痛程度往往会逐渐加重,可伴有异物感。查体可见肛门缘皮下有暗紫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触痛明显。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来提示肛门部的不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病情观察和处理上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疼痛等刺激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可直接观察肛门局部的肿物情况,包括肿物的大小、颜色、形态等;触诊能感知肿物的质地、触痛等情况,以此初步判断是否为血栓外痔。
鉴别诊断:需要与肛周脓肿等疾病进行鉴别。肛周脓肿一般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且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而血栓外痔主要是皮下淤血形成的肿物,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一般可鉴别。
五、治疗与注意事项
非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血栓外痔,可采用局部热敷、坐浴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和疼痛。坐浴可选用温水,每天可进行多次,每次15-20分钟左右,能缓解肛门部的不适。
手术治疗:如果血栓较大、疼痛剧烈、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血栓。但手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进行。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发生血栓外痔时,家长应更加细心观察,避免患儿搔抓肛门部,及时带患儿就医,由于儿童身体的特殊性,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在治疗前后都要密切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情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治疗操作等导致血压、心脑血管等方面出现波动,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