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多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等形成病因主要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其他炎性疾病临床表现有肛周反复流脓、肿痛及肛周皮肤可见外口等特征分类按瘘管位置高低、与括约肌关系、瘘管数目分诊断可通过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探针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肛瘘切除术等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需谨慎妊娠期兼顾胎儿安全老年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并加强术后护理。
一、定义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多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感染灶未完全清除,逐渐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
二、病因
1.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为最主要病因,细菌感染引发肛周组织化脓,脓肿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脓腔壁纤维化形成瘘管。2.其他疾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疾病可累及肛周组织,增加肛瘘发生风险。
三、临床表现
1.肛周反复流脓:外口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可致瘙痒。2.肿痛:当瘘管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肿痛,脓液排出后症状可缓解,但易反复发作。3.外口特征:肛周皮肤可见一个或多个外口,呈乳头状隆起或肉芽组织的隆起,按压时有少量脓液流出。
四、分类
1.按瘘管位置高低:分为低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和高位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2.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为肛管括约肌间型、经肛管括约肌型、肛管括约肌上型、肛管括约肌外型。3.按瘘管数目:分为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管)和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管或分支)。
五、诊断方法
1.肛门指检:可触及肛管或直肠内硬结或条索状瘘管,按压时有分泌物从外口溢出。2.肛门镜检查:可发现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有助于明确瘘管起始部位。3.探针检查:通过探针探查可了解瘘管走行方向,但需谨慎操作,避免假道形成。4.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复杂肛瘘的瘘管分布、与括约肌的关系等,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六、治疗方式
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切开或切除瘘管,敞开创面促进愈合。常见术式包括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利用橡皮筋缓慢切割括约肌,避免一次性切断导致肛门失禁)、肛瘘切除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肛瘘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感染相关,治疗需谨慎,优先控制急性感染症状,再根据病情评估手术时机,避免对儿童肛门功能发育造成影响。2.妊娠期女性:肛瘘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手术时机选择应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妊娠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术后加强肛周护理,预防感染。3.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伤口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对伤口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