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实现临床治愈但部分会持续或复发,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含心理行为、家庭支持、习惯调整)和药物干预(症状严重时医生评估用药),儿童患者要避免过度医疗干预、家长关注心理,青少年患者需注重心理支持,有基础病史患儿选治疗方法及药物时需谨慎,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抽动症能否治愈
部分抽动症患儿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不过也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存在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情况。一般来说,若能及时且规范地进行干预,年龄较小、病情较轻的患儿临床治愈的概率相对较高;而病情较为复杂、起病年龄较大的患儿,临床治愈的难度可能会增大,但通过合理干预也可有效控制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二、治疗方法
(一)非药物干预
1.心理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抽动症,让患儿了解自身症状是可以调控的,减轻患儿的心理负担,同时引导家长避免对患儿的症状过度关注或指责,以缓解因症状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例如,可教导患儿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其在出现抽动症状时尝试自我调节。
2.家庭支持:营造温馨、和谐且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内部的冲突和压力源。家长要给予患儿充分的理解、支持与鼓励,让患儿感受到被接纳,避免因外界压力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从而利于症状的控制。
3.习惯调整:保证患儿有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一般学龄前儿童需保证10-13小时睡眠时间,学龄儿童需保证9-11小时睡眠时间;同时避免让患儿过度兴奋、疲劳,减少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玩电子游戏等易引发神经兴奋的活动,以降低抽动症状发作的频率。
(二)药物干预
当患儿的抽动症状较为严重,已经明显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等情况时,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需依据患儿具体病情而定,常见的药物有用于控制症状的相关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个体情况精准判定,严格遵循医疗规范进行。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避免过度医疗干预。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患儿因疾病产生的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并给予正确引导。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规范进行非药物或药物干预,避免自行滥用药物或随意中断治疗。
(二)青少年患者
青少年开始关注自身形象和社会评价,抽动症状可能会对其自尊心产生影响。在治疗中要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帮助其建立自信,让其正确看待自身疾病,配合治疗计划,以更好地控制症状并融入正常生活学习环境。
(三)有基础病史的患儿
对于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病史的抽动症患儿,在选择治疗方法及药物时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与基础病史相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由多学科医生共同协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在控制抽动症状的同时,不对基础病史产生不良影响,最大程度保障患儿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