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有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包括肛门指诊、B超检查、MRI检查等,病史询问需了解既往病史(如肛门直肠炎症病史、基础疾病等)和生活方式(如久坐、不注意肛门局部卫生等)
一、症状表现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其常见症状包括:
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可逐渐加重。病变处有明显的压痛,行走、端坐等动作可能会使疼痛加剧,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别,但疼痛性质较为典型。例如,成人可清晰感知疼痛程度随病情发展而变化,儿童可能因表达受限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
局部红肿:病变部位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感觉皮温升高。以肛门周围为例,红肿范围可因脓肿大小而异,小的脓肿可能仅局部小范围红肿,大的脓肿红肿范围较广,不同性别在肛周脓肿发生时局部红肿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在经期等特殊时期可能会对局部症状感知有所不同。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这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应激反应。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发热时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且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特别关注;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后发热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一旦出现发热也应引起重视。
二、体格检查
肛门指诊:医生通过肛门指诊可触及直肠壁外肿块,伴有触痛、波动感(脓肿形成后可触及)。不同年龄人群肛门指诊时的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因恐惧等原因不太配合,需要医生轻柔操作;老年人肛门指诊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通过指诊还能初步判断脓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帮助发现肛周是否有液性暗区,从而明确脓肿的存在及大致范围。对于肥胖患者等,B超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深部脓肿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在B超检查时的操作要求基本一致,但儿童可能需要适当安抚以配合检查。
MRI检查:能更精准地定位肛周脓肿,尤其对复杂的、位置较深的脓肿诊断价值较高。在考虑MRI检查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有无金属植入物等进行评估,不同人群的MRI检查注意事项类似,但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检查耐受性等问题。
三、病史询问
既往病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肛门直肠部位的炎症病史,如肛窦炎等,因为肛窦炎是引发肛周脓肿的常见诱因之一。不同年龄人群既往病史情况不同,儿童既往病史相对较少,而成年人可能有肛窦炎反复发作等情况;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感染不易控制,在肛周脓肿发生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是否有久坐、不注意肛门局部卫生等情况。久坐会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肛周感染的风险;不注意肛门局部卫生会导致细菌容易在肛周滋生,从而引发感染。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患病风险不同,例如长期从事久坐工作的人群、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患上肛周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