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出血时间、特点、发生原因及不同人群差异来区分月经出血与排卵期出血,正常月经具周期性等,排卵期出血多因雌激素短暂下降,不同育龄、青春期、围绝经期女性情况各有特点,异常时需关注相关疾病等情况。
一、出血时间区分
1.月经出血时间: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及自限性,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
2.排卵期出血时间:排卵期出血是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即排卵期,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子宫内膜脱落,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出血量较少,出血时间一般较短,多数持续数小时至2~3日,可自行停止。
二、出血特点区分
1.月经出血特点: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维蛋白溶酶,由于纤维蛋白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故月经血不凝,只有出血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凝块。
2.排卵期出血特点:排卵期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多为点滴状,少数可如月经量,出血颜色可为粉红色、鲜红色或咖啡色等,部分人可能伴有一侧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这种不适一般会在1~2日内自然消失。
三、发生原因区分
1.月经发生原因:月经的发生是基于排卵后黄体寿命结束,雌激素和孕激素撤退,使子宫内膜功能层皱缩坏死而脱落出血,是女性生殖系统受体内内分泌激素调控的正常生理现象,与卵巢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2.排卵期出血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排卵所致的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目前认为可能与排卵时卵泡液对腹膜的刺激等因素有关,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频繁发生或出血量较多等也可能与一些病理因素相关,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排卵期出血的表现。
四、人群差异考虑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或排卵期出血频繁、量大等情况,需考虑是否存在生殖系统疾病等情况,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育龄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同时也可能伴有排卵期出血的情况;而对于正常育龄女性的排卵期出血,一般多为偶尔发生,若只是偶尔出现且出血量少、时间短,可先观察。
2.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内分泌调节不稳定,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情况,排卵期出血也可能较为常见,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生殖内分泌轴逐渐完善,多数会自行恢复正常,但如果出血异常频繁或严重影响生活,也需及时就医检查。
3.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同时需要注意与一些妇科疾病鉴别,此时期出现的排卵期出血等情况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病变等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