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其促进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效率下降,机制包括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与炎症因素参与,相关影响因素有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遗传,关联是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及对肥胖人群、有家族糖尿病史人群等有影响。
一、胰岛素抵抗的定义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效率下降。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或储存,而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即使有胰岛素存在,细胞对其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代谢的反应减弱。
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1.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启动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来促进葡萄糖摄取等。但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如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例如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功能异常等),会干扰这一正常过程,使得胰岛素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2.炎症因素参与:肥胖人群中,增多的脂肪细胞会分泌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肥胖者体内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三、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影响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期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会使机体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增多,进而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例如,长期大量摄入精制糖,会导致血糖波动大,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长期下来易引发胰岛素抵抗。
运动方面: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代谢率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也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有研究显示,规律运动可增强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2.肥胖因素: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内脏脂肪堆积为主)是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过多的脂肪组织不仅通过分泌炎症因子影响胰岛素信号,还会使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本身降低,从而整体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
3.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如有家族糖尿病史的个体,其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这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有关,这些基因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作用或相关代谢通路。
四、胰岛素抵抗与健康的关联
1.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血糖会持续升高,长期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胰岛素抵抗还与脂代谢紊乱相关,可导致高脂血症等,进一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肥胖人群:肥胖伴胰岛素抵抗者,除了面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外,还可能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女性患者会有月经紊乱、不孕等表现。
有家族糖尿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应更密切关注自身代谢指标,早期发现胰岛素抵抗并采取干预措施,因为其遗传易感性使得发生代谢性疾病的概率相对更高,需要通过合理生活方式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