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哮喘是儿童期常见慢性炎性气道疾病,由遗传及环境等因素触发,遗传致家族有过敏病史者患病风险高,环境含室内外过敏原与非过敏原刺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等且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双肺有弥漫性哮鸣音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治疗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药物抗炎、舒张,预防需环境管理与增强体质,护理涵盖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特殊人群护理要关注用药安全及家长健康宣教保障患儿健康。
一、定义
小儿过敏性哮喘是儿童期常见的慢性炎性气道疾病,由过敏原等因素触发,导致气道出现高反应性与可逆性气流受限,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二、病因
1.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史,小儿患过敏性哮喘的风险较高,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占一定比例。
2.环境因素:
过敏原:室内常见过敏原如尘螨、霉菌等,室外过敏原包括花粉、宠物毛发、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等);
非过敏原刺激: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烟雾暴露等可刺激气道引发哮喘发作。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症状具有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口唇发绀等表现。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儿喘息等症状的发作规律、与过敏原接触的关系、家族过敏史等。
2.肺功能检查: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若结果阳性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持哮喘诊断;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监测有助于评估病情。
3.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患儿致敏原,指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
五、治疗
1.避免接触过敏原:识别并规避已知过敏原,如定期清洁居室以减少尘螨接触、避免宠物亲密接触等。
2.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
支气管舒张剂:如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能迅速缓解喘息症状。
六、预防
1.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室外花粉季减少患儿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口罩。
2.增强体质:鼓励儿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七、护理
1.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儿喘息、咳嗽等症状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相关变化。
2.用药指导:指导患儿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告知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规范用药。
3.生活护理:保证患儿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易引发过敏的食物;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
特殊人群提示: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护理时需格外关注用药安全性,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接触强效过敏原,同时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使其掌握患儿病情观察及家庭护理要点,以保障患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