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外阴瘙痒的原因包括局部感染因素(如阴道炎症、外阴炎)、全身因素(如过敏反应、肝胆疾病)及其他因素(如不良生活方式、激素变化影响),孕妇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若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要特殊处理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一、局部感染因素
1.阴道炎症
孕早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环境改变,容易发生阴道炎症。如霉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患者除了外阴瘙痒外,还可能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研究表明,孕期阴道微生态失衡是霉菌性阴道炎高发的重要原因,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另外,细菌性阴道病也可能导致外阴瘙痒,其阴道分泌物有鱼腥臭味,阴道分泌物中的线索细胞等指标可辅助诊断,孕期阴道菌群失调是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
2.外阴炎
局部不清洁、尿液或粪便刺激等可引起外阴炎。孕妇如果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尿液残留刺激外阴皮肤,或者便后擦拭不当,粪便污染外阴,都可能引发外阴炎,出现外阴瘙痒、红肿等症状。
二、全身因素
1.过敏反应
孕妇接触过敏原可能引起外阴瘙痒。例如,对卫生巾、内裤材质过敏,或者食用了某些易过敏食物等。当接触过敏原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外阴局部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瘙痒等。有研究显示,孕期机体免疫力相对特殊,过敏体质孕妇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外阴瘙痒的概率可能高于非过敏体质孕妇。
2.肝胆疾病
孕早期如果孕妇患有肝胆疾病,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也可能出现外阴瘙痒症状。这是因为肝胆疾病会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淤积在体内,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这种瘙痒往往较为严重,可波及全身,包括外阴。相关研究表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在不同孕期有差异,孕晚期较多见,但孕早期也有少数病例出现。
三、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不利于局部皮肤的呼吸和排泄,容易滋生细菌等,从而引起外阴瘙痒。此外,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长时间不更换内裤等,也会增加外阴瘙痒的发生风险。
2.激素变化影响
孕早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外阴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等。这种激素变化可能会对外阴皮肤的敏感性产生影响,使孕妇更容易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例如,雌激素可以影响阴道和外阴的上皮细胞代谢,进而改变局部的微环境,增加瘙痒的发生可能性。
孕早期出现外阴瘙痒需要引起重视,孕妇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搔抓外阴。如果外阴瘙痒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异常、疼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白带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过敏体质孕妇,更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肝胆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密切监测相关指标,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