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钙血症抽搐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分泌代谢相关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障碍;肾脏疾病相关的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相关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药物相关的某些药物影响;以及其他原因如急性胰腺炎等,不同原因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表现及影响各有特点,需注意监测和处理。
一、内分泌代谢相关原因
1.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PTH可促进骨钙释放、肾脏重吸收钙以及促进活性维生素D合成从而升高血钙。当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PTH分泌减少,导致血钙降低。例如,自身免疫性损伤、手术损伤等因素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进而引发低钙血症抽搐。在儿童中,先天性甲状旁腺发育不全也可导致该情况,婴幼儿时期发病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功能。
2.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障碍: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生素D缺乏可由日照不足、摄入不足等引起;维生素D代谢障碍可见于肝病、肾病等疾病状态。如慢性肾病患者,肾脏是活化维生素D的重要场所,肾病时活化维生素D减少,肠道钙吸收降低,导致血钙降低,引发抽搐。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日照时间可能不足且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相对较少,同时常合并慢性疾病影响维生素D代谢,更易出现因维生素D相关问题导致的低钙血症抽搐。
二、肾脏疾病相关原因
1.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时,肾脏排磷减少,血磷升高,血磷升高会抑制血钙浓度,同时肾脏活化维生素D的功能受损,进一步影响钙的吸收,从而导致低钙血症。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恶化,钙磷代谢紊乱愈发明显,容易出现低钙血症抽搐。在儿童肾功能不全中,先天性肾发育异常等疾病可导致早期出现钙磷代谢异常,影响生长发育并可能引发抽搐。
三、消化道疾病相关原因
1.吸收不良综合征:如短肠综合征,由于肠道大部分切除等原因,肠道吸收面积减少,钙的吸收障碍,导致血钙降低。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长期营养摄入不足且钙吸收受限,容易出现低钙血症抽搐。例如儿童因先天性肠道畸形行肠道部分切除术后,若未合理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易发生低钙血症抽搐。
四、药物相关原因
1.某些药物影响:如某些利尿药,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影响钙的重吸收,导致血钙降低。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可诱导肝药酶,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影响钙的吸收利用,从而引起低钙血症抽搐。老年人常多种疾病共存,服用多种药物,更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对钙代谢的影响,若服用上述药物,需密切监测血钙水平,预防低钙血症抽搐的发生。
五、其他原因
1.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导致血钙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低钙血症抽搐,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更易发生,需及时监测血钙并处理。在不同年龄段中,成人患急性胰腺炎导致低钙血症抽搐的情况相对常见,而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重视钙代谢的监测与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