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有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非药物干预包括频繁哺乳或手法挤奶排空乳汁,哺乳前40-50℃湿热敷乳房3-5分钟。要监测体温,体温低于38.5℃物理降温,高于38.5℃及有全身症状及时就医,保证充足休息和合理饮食,患病期保持乳头清洁、心情舒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及时就医,医生会据情处理并选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
一、急性乳腺炎的识别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初起时可能只是乳房某一区域出现疼痛性硬块,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
频繁哺乳: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婴儿的吸吮是排空乳汁最有效的方式,一般每2-3小时哺乳一次,每次双侧乳房至少各喂10-15分钟,通过频繁吸吮促进乳汁排出,减轻乳汁淤积。对于婴儿吸吮力较弱的情况,可使用吸奶器辅助吸奶,但吸奶器的使用要注意正确操作,避免对乳头造成损伤。
手法挤奶:如果婴儿无法充分排空乳汁,可在哺乳后进行手法挤奶。产妇洗净双手后,用手掌根部紧贴乳房,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呈“C”形捏住乳头,向外侧轻轻牵拉,同时挤压乳晕下方的乳窦,将乳汁挤出。手法挤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引起疼痛和损伤。
2.局部热敷
温度与时间:哺乳前用40-50℃的湿热敷乳房3-5分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如果局部皮肤有破损或炎症加重迹象,应避免热敷。
热敷方式:可以使用温毛巾或热敷袋进行热敷,将温毛巾或热敷袋敷在乳房上,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
三、全身情况应对
1.监测体温
体温观察: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低于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若体温高于38.5℃且伴有明显全身症状,如寒战、乏力等,需警惕感染加重,但不自行盲目使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评估。哺乳期女性体温高于38.5℃时,若选择药物降温,要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
2.休息与饮食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一般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来对抗感染。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四、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温馨提示
哺乳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时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乳汁淤积、乳头损伤等因素相关。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乳头皲裂。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因焦虑等情绪影响身体恢复。如果经过非药物干预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如乳房疼痛剧烈、发热持续不退、出现脓肿等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会充分考虑药物对哺乳期婴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