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湿疹是肛门周围皮肤炎症性疾病具多形性皮疹瘙痒渗出结痂肥厚等特征病程易反复内部因素有过敏体质慢性疾病精神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外界刺激和局部环境临床表现有皮疹表现和瘙痒诊断依病史典型症状及体征鉴别辅助检查协助治疗原则含避免刺激因素局部系统治疗特殊人群儿童需温和低刺激药物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注意保湿及排查基础疾病。
一、定义
肛周湿疹是一种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的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疹、瘙痒、渗出、结痂、肥厚等为主要特征,病程易反复。
二、病因
(一)内部因素
1.过敏体质:此类人群对多种内外因素更易产生过敏反应,进而诱发肛周湿疹,常见于有家族过敏史者。
2.慢性疾病: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病等)、内分泌紊乱(如糖尿病等),可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及代谢等功能,增加肛周湿疹发生风险。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及免疫状态,促使肛周湿疹发生或加重。
(二)外部因素
1.外界刺激:长期受到搔抓、摩擦、热水烫洗等物理刺激,或接触肥皂、清洁剂、化纤衣物等化学物质刺激,均可能损伤肛周皮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
2.局部环境:肛周皮肤褶皱多、易潮湿,若不注意清洁卫生,局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从而诱发或加重肛周湿疹。
三、临床表现
1.皮疹表现:肛周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急性发作时易有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皲裂等。
2.瘙痒:瘙痒程度剧烈,常呈阵发性发作,夜间尤甚,患者因瘙痒难忍而搔抓,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及炎症反应。
四、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过敏史、慢性疾病史等)、典型症状(肛周皮疹伴剧烈瘙痒)及体征(肛周皮肤特定表现)进行诊断,必要时需与肛周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疾病鉴别,可通过皮肤镜检查等辅助手段协助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一)避免刺激因素
应尽量避免搔抓、热水烫洗等不良刺激,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二)局部治疗
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合适药物,急性期有渗出时可选用硼酸溶液等进行湿敷;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的安全性及适用性。
(三)系统治疗
瘙痒剧烈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症状,如无禁忌证,成人可选用氯雷他定等,但需遵循用药原则,尤其儿童应谨慎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肛周皮肤娇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治疗时优先选择温和、低刺激的外用药物,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同时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减少摩擦等刺激。
(二)孕妇
孕妇患肛周湿疹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同时注意保持肛周局部卫生及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退,易出现皮肤干燥等情况,治疗时除关注湿疹本身外,需注意保湿,可配合使用保湿剂保护肛周皮肤,同时积极排查是否存在基础疾病并进行相应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