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与痔疮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检查方法、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直肠癌发病与遗传、饮食、肠道慢性炎症等相关,症状早期不明显,随病情进展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检查有直肠指检、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综合治疗。痔疮发病与肛垫下移和静脉曲张相关,症状主要有便血、内痔脱出、外痔不适等,检查靠肛门视诊、直肠指检等,治疗以保守为主严重时手术。
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的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与肛垫下移和静脉曲张有关。长期便秘、排便时久坐久蹲、妊娠、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可导致腹压增高,影响直肠静脉回流,引起静脉丛曲张;此外,肛周感染等也可能诱发痔疮。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一般来说,长期从事久坐、久站工作的人群,由于血液循环不畅,痔疮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症状表现
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常有肛门下坠感;大便性状改变,可出现大便变细、带黏液或脓血;还可伴有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晚期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症状表现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女性患者若处于妊娠期,由于腹压增加,可能会加重直肠癌相关症状。
痔疮: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可在排便后滴出或喷射而出;内痔患者常表现为便时脱出肿物,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外痔患者可感觉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伴有瘙痒,若发生血栓形成及炎症时,可伴有剧痛。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女性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痔疮发病率可能升高。
检查方法
直肠癌:直肠指检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可触及直肠内肿块,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范围等;内镜检查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能直接观察病灶形态,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可了解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耐受性,老年患者可能对检查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做好沟通和安抚工作。
痔疮:一般通过肛门视诊即可发现外痔,对于内痔,可通过直肠指检初步判断,必要时可进行肛门镜检查,观察内痔的部位、大小、数量等。各年龄段人群检查时一般无特殊禁忌,但对于儿童痔疮患者,检查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治疗原则
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可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同时可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女性患者若处于育龄期,在治疗时需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等问题。
痔疮:一般采用保守治疗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外用药物如痔疮膏、痔疮栓等可缓解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不同年龄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儿童痔疮患者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避免轻易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