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护理包括创面护理、血糖控制护理及足部观察与保护。创面护理需清洁换药并依情况选敷料;血糖控制要监测并个体化调控;足部要观察情况并选合适鞋袜、避免受伤等,各方面护理要考虑不同年龄患者特点。
一、创面护理
1.清洁换药:
对于糖尿病足创面,需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轻柔清洁,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分泌物等。研究表明,保持创面清洁可减少感染风险,生理盐水清洁能有效清除创面异物且对组织刺激性小,适合各类糖尿病足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通过定期清洁换药可营造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换药频率需根据创面情况调整,若创面渗出较多,可能需要1-2天换药一次;若渗出较少且创面较稳定,可3-5天换药一次。
2.创面敷料选择:
对于湿性、有渗出的创面,可选用水胶体敷料,其能保持创面湿润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水胶体敷料在糖尿病足湿性创面治疗中效果显著。对于干性、感染风险较低的创面,可使用无菌纱布覆盖。要根据患者创面具体情况,如渗出量、感染情况等合理选择敷料,同时考虑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皮肤较薄,选择敷料时要更注重温和性。
二、血糖控制护理
1.血糖监测:
糖尿病足患者需严格进行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通过频繁监测血糖,能及时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一般建议患者每天监测4-7次,如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监测频率和具体时间点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儿童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影响身体发育及创面愈合。
血糖控制目标需个体化,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但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比如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可适当宽松,避免低血糖发生风险增加。
2.血糖调控方式:
饮食控制是基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合理摄入。运动治疗也是重要手段,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足部受伤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对于需要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但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考虑患者的用药禁忌等情况。
三、足部观察与保护
1.足部观察:
每天要观察患者足部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有无破溃、红肿、水疱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观察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患者要注意有无足部异常表现,老年患者要关注足部皮肤弹性、感觉等变化。通过持续观察,能及时发现足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发现足部红肿要警惕感染可能。
观察时要注意方法,轻柔触摸足部,检查有无感觉减退等情况,感觉减退的患者可能更易受伤而不自知,需特别关注。
2.足部保护: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袜要宽松、舒适、透气性好,避免过紧的鞋袜导致足部血液循环障碍。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尤其要注意鞋内有无异物,防止擦伤足部。不同年龄患者选择鞋袜的标准有所差异,儿童患者鞋袜要便于活动且不影响足部发育,老年患者要注重保暖和舒适。
避免足部受伤,指导患者不要赤足行走,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对于有足部溃疡等情况的患者要尽量减少足部负重。同时,要教育患者保持足部皮肤湿润,可使用温和的润肤霜,但要避免涂抹在破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