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乳腺炎需及时评估与监测体温、乳房情况,通过频繁哺乳或吸奶、正确哺乳姿势进行非药物干预,早期冷敷、炎症缓解后热敷,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疼痛加剧等就医指征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检查、用药或切开引流等治疗,高龄产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产妇需特别注意病情观察与治疗协调。
一、及时评估与监测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若体温在38.5℃以下,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式;若体温≥38.5℃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评估。对于哺乳期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状况有差异,年轻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重视体温情况,而年龄较大的产妇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对发热的耐受和应对能力可能较弱。
2.乳房情况观察:观察乳房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加剧等情况,这有助于判断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比如,若乳房局部红肿范围迅速扩大、硬结增多,提示炎症可能在进展,需要引起重视。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
频繁哺乳或吸奶: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或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充分吸出,防止乳汁淤积,因为乳汁淤积是引发乳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不同喂养方式的产妇,纯母乳喂养的产妇可通过婴儿频繁吸吮来排空乳汁;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产妇则需借助吸奶器来完成。
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接乳头和大部分乳晕,这样能有效促进乳汁排出,减少乳头损伤,降低乳腺炎发生风险。不同体型的产妇在寻找舒适且正确的哺乳姿势上可能需要不断调整,以保障哺乳顺利和乳房健康。
2.局部冷敷与热敷
冷敷:在乳腺炎早期,乳房红肿热痛时,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水肿,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对于皮肤敏感的产妇更需谨慎操作。
热敷:当炎症有所控制,红肿情况缓解后,可采用热敷,如用温热的毛巾湿敷乳房,温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不过,若乳房局部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则不宜热敷。
三、及时就医与医疗干预
1.就医指征:如果经过非药物干预后体温仍持续升高、乳房疼痛加剧且出现寒战、高热、乳房波动感(提示可能形成脓肿)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不同产妇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当疼痛程度超出自身可忍受范围且伴有上述其他症状时,就需及时就医。
2.医疗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感染情况,若确定为细菌感染,可能会开具合适的抗生素等药物,但需注意哺乳期用药对婴儿的影响,医生会谨慎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果形成脓肿,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引流等操作来排出脓液,促进炎症消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发生乳腺炎发烧后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炎症可能更容易扩散。在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时要更加细心,如冷敷或热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不适。
2.有基础疾病的产妇:如果产妇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生乳腺炎发烧时要格外警惕,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身体对炎症的应对能力,需要更积极地控制血糖等基础指标,同时在治疗乳腺炎时要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进行良好协调,确保整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