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外痔是外痔的一种,由排便用力等致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形成血栓性肿块,病因有不良排便习惯、久坐久站、妊娠、肛周感染等,临床表现为疼痛、肿块、坠胀感,诊断靠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治疗有非手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血栓外痔剥离术),孕妇和儿童患该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血栓外痔的定义
血栓外痔是外痔的一种类型,是由于排便用力、剧烈咳嗽等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形成血栓性肿块。
二、病因
1.不良排便习惯:长时间便秘或腹泻,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增加肛门局部血管压力,容易导致肛门缘静脉破裂出血形成血栓。例如,一些长期便秘的人群,由于排便困难,需要用力屏气,使得肛门部位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发血栓外痔。
2.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久坐或久站的姿势,会影响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使局部静脉容易淤血扩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一些职业司机,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时间坐着,肛门部位血液循环不畅,较易患上血栓外痔。
3.妊娠:女性在妊娠期间,盆腔静脉受压,血液回流受阻,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肛门部位,也会影响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外痔的发生几率。
4.肛周感染:肛周组织发生感染时,炎症会波及肛门周围的静脉,导致静脉管壁受损,容易形成血栓。
三、临床表现
1.疼痛: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疼痛程度较为明显,患者往往能清晰感觉到肛门处有肿物且疼痛难忍,尤其是在行走、排便或坐下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2.肿块:肛门缘可摸到暗紫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质地较硬,有的患者可在肛缘皮下触及一个或多个硬结。例如,患者自己可能会发现肛门周围有一个鼓起的小包块,触摸时感觉较硬。
3.坠胀感:患者会感到肛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总觉得肛门处有异物,不太舒服。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肛门局部的视诊和触诊来初步诊断。视诊可观察到肛门周围是否有肿物,触诊能感觉到硬结及压痛等情况。
2.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排便习惯、是否有久坐久站等情况、妊娠史以及肛周是否有感染等病史信息,这些对于明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五、治疗与注意事项
1.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血栓外痔,可通过坐浴来缓解症状。常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肿胀。例如,每天晚上睡觉前进行坐浴,有助于促进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血栓外痔引起的不适。
药物治疗:可外用一些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栓剂或膏剂,如痔疮膏等,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如果血栓外痔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一般为血栓外痔剥离术,将血栓取出,缓解症状。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患血栓外痔时,由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在治疗上需谨慎。一般优先选择保守治疗,如坐浴等温和的方法。因为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要格外小心,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孕妇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活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儿童:儿童患血栓外痔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治疗上也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注意保持儿童肛门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病情。同时,要关注儿童的排便情况,防止便秘等情况加重血栓外痔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