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站)和温水坐浴;药物治疗中局部外用药物需注意适用人群及不良反应。手术治疗适用于外痔严重疼痛经非手术治疗不缓解、体积大影响日常生活等情况,常见手术方式有外痔切除术(适用于单纯外痔,老年患者术后需加强护理)和剥离结扎术(适用于混合痔外痔部分,不同人群术后康复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对外痔的刺激。例如,成年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为25~35克,通过合理饮食结构的调整,可降低粪便干结对肛门局部的压迫,缓解外痔相关症状。对于儿童,应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保证摄入足够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因大便干结引发外痔问题。
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改变体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外痔发生或加重的风险。上班族每坐1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更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2.温水坐浴
每天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坐浴时间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瘙痒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坐浴时都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要仔细调试水温;儿童坐浴时需有成人陪伴,防止发生意外。
(二)药物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痒作用的外用药物,如含有氢化可的松等成分的软膏,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对于哺乳期女性,应谨慎选择药物,因为部分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例如,某些含激素类外用药物在哺乳期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对于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激素类外用药物,可考虑使用一些较为温和的具有消肿作用的中药坐浴制剂等。
二、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当外痔出现严重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或外痔体积较大,影响日常生活,如行走、坐立等受到明显影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血糖控制相对良好的情况下评估是否适合手术,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手术感染等风险。
(二)常见手术方式
1.外痔切除术
适用于单纯外痔的治疗。手术过程中切除外痔病变组织,术后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儿童一般较少采用外痔切除术,因为儿童的肛门组织较为娇嫩,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通常先尝试非手术治疗。
2.剥离结扎术
对于混合痔中的外痔部分也可采用剥离结扎术。手术操作相对精细,术后同样需要注重伤口的护理和患者的康复指导。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需要遵循相应的康复建议,如成年人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而孕妇在术后康复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影响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