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按早期、进展期、嵌顿期有不同症状,早期有排便时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儿童常见,成人腹压增加时也可出现)及肛门坠胀感(脱出组织刺激神经末梢,便秘或腹泻人群易出现);进展期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推或卧床休息后回纳,老年及长期咳嗽者进展快)且有黏液流出(刺激腺体致分泌增加,肥胖及糖尿病患者需注意);嵌顿期有剧烈疼痛(嵌顿致血液循环受阻,小儿哭闹不安,心血管病患者易诱发心血管事件)及局部组织坏死(嵌顿久未处理会缺血坏死,免疫力低下及肠道手术史患者需重视)
一、早期症状
排便时有肿物脱出:早期脱肛在排便时可见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一般脱出物较小,多在数厘米左右,儿童患者相对常见此类表现,由于儿童盆底肌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出现直肠黏膜脱垂,且脱出后多能自行回缩。成人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久坐久站、排便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肿物脱出,早期脱出后可自行还纳,患者可能未予以足够重视。
肛门坠胀感:部分患者会感觉肛门有坠胀不适的感觉,这是因为脱出的组织刺激肛门周围的神经末梢所致。对于女性患者,由于盆腔解剖结构与男性有差异,可能在同等程度的脱肛时,坠胀感的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但具体还需结合个体情况。对于有长期便秘或腹泻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肛门坠胀,因为肠道功能紊乱会影响盆底组织的正常功能,增加脱肛发生的风险,进而导致肛门坠胀感的出现。
二、进展期症状
肿物脱出后不能自行回纳:随着病情进展,脱肛程度加重,脱出的肿物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才能回纳。此时脱出物可能增大,成人脱出物可长达数厘米甚至更长,脱出的组织可能会有黏膜充血、水肿等表现。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肌肉力量减弱,脱肛进展可能相对较快,且肿物脱出后自行回纳相对困难。长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因长期咳嗽导致腹压增高,也会加快脱肛进展,使得肿物脱出后难以自行回纳。
黏液流出:脱出的直肠黏膜会刺激肛门周围的腺体分泌增加,导致黏液流出,可引起肛门周围潮湿、瘙痒等不适。尤其是在脱出物不能回纳时,黏液流出会更加明显,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的炎症反应。对于肥胖人群,由于肛门局部不易保持清洁干燥,黏液流出后更易加重局部皮肤的问题,增加感染的风险。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局部皮肤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在脱肛出现黏液流出时,更需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
三、嵌顿期症状
剧烈疼痛:当脱肛的肿物发生嵌顿,即脱出的组织不能回纳且血液循环受阻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程度较为明显,患者会感觉肛门部位有强烈的刺痛、胀痛等。对于小儿患者,嵌顿时疼痛会使其哭闹不安,因为小儿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程度,但可通过哭闹等表现提示家长病情变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嵌顿引起剧烈疼痛时,可能会诱发心血管事件,如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因此需特别关注这类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嵌顿情况。
局部组织坏死:若嵌顿时间较长,未得到及时处理,脱出的组织会发生缺血、坏死。坏死组织可能会有异味,局部红肿热痛加剧。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局部组织坏死的风险更高,且坏死愈合过程可能更缓慢,容易引发严重的感染并发症。有过肠道手术史的患者,局部组织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嵌顿后坏死的风险和处理难度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