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壁脱垂是阴道壁组织因支持结构损伤等向阴道口外突出的病症,盆底支持结构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年龄增长、妊娠分娩、长期慢性腹压增加是病因,临床分前、后阴道壁脱垂,有不同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如排粪造影、尿动力学检查等判断脱垂程度及相关情况。
一、阴道壁脱垂的定义
阴道壁脱垂是指阴道壁组织因支持结构损伤等原因,导致阴道壁向阴道口外突出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阴道周围的盆底肌肉、筋膜等结构对阴道壁起到支撑作用,当这些支撑结构发生功能障碍时,就可能引发阴道壁脱垂。
二、解剖及病因相关情况
1.盆底支持结构组成
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包括外层的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等,中层的泌尿生殖膈以及内层的盆膈。这些结构共同维持着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例如,内层的盆膈中的肛提肌等肌肉群对阴道、子宫等器官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年龄因素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萎缩、退变,使得盆底支持结构的强度和弹性降低,增加了阴道壁脱垂的发生风险。比如,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盆底组织变得薄弱,更容易出现阴道壁脱垂。
妊娠和分娩是阴道壁脱垂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妊娠过程中,子宫增大,对盆底组织造成持续的压力;而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巨大胎儿分娩、产程过长等情况,会对盆底肌肉、筋膜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得盆底支持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引发阴道壁脱垂。例如,经阴道分娩的女性,尤其是多次分娩的女性,发生阴道壁脱垂的几率相对较高。
长期慢性腹压增加也是一个重要病因。像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频繁举重等情况,会使腹腔内压力持续增高,进而作用于盆底组织,导致盆底支持结构逐渐受损,引发阴道壁脱垂。例如,有慢性咳嗽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咳嗽使腹压反复增高,容易出现阴道壁脱垂。
三、临床分型及表现
1.临床分型
前阴道壁脱垂:主要是膀胱和尿道膨出,表现为阴道前壁向阴道口突出,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因为膀胱膨出可能会压迫尿道,影响正常的排尿功能。
后阴道壁脱垂:多为直肠膨出,表现为阴道后壁向阴道口突出,患者可能会有排便困难的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用手辅助才能排便,这是由于直肠膨出影响了正常的排便通道。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女性群体:不同年龄段女性表现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如果是由于分娩损伤导致的阴道壁脱垂,可能在产后较短时间内就出现相应症状;而老年女性由于盆底组织退变等因素,阴道壁脱垂可能逐渐加重,症状也会更明显。在症状表现上,都可能出现阴道内有肿物脱出等情况,但具体的伴随症状如排尿、排便异常等的严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以及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由于腹压增加的因素持续存在,阴道壁脱垂的发生风险更高,且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症状可能更严重。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来初步判断阴道壁脱垂的情况。检查时会观察阴道壁脱垂的程度,比如是Ⅰ度(部分阴道壁脱出阴道口)、Ⅱ度(阴道壁已部分脱出阴道口外)还是Ⅲ度(阴道壁完全脱出阴道口外)。同时,还会检查盆底肌肉的张力等情况。
2.辅助检查
有时可能会借助一些辅助检查,如排粪造影等,来进一步明确后阴道壁脱垂是否合并有直肠膨出等情况;或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以评估前阴道壁脱垂是否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异常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阴道壁脱垂以及评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