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症状包括前驱期、典型发作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前驱期持续1-2天,症状轻且非特异,易被忽视;典型发作期有肌紧张性收缩(咀嚼肌、面部肌肉、颈项肌、四肢肌肉受累表现各异)和阵发性痉挛(受外界刺激诱发,表现多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多汗等,不同人群感染后表现有差异,需重视相关表现及特殊人群情况。
一、前驱期症状
破伤风患者前驱期通常持续12天,此阶段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咀嚼时肌肉不如以往灵活,轻微触碰伤口周围肌肉会有发紧的感觉。此阶段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缺乏特异性,容易与疲劳等一般情况混淆。对于有外伤史且出现这些非特异症状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尤其是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需密切关注外伤后的身体变化。
二、典型发作期症状
1.肌紧张性收缩
咀嚼肌受累:最早受累的肌肉通常是咀嚼肌,患者会出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呈现出“苦笑面容”。这是由于咀嚼肌持续痉挛收缩导致的,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语言功能。在儿童中,由于其口腔结构和肌肉功能与成人有差异,破伤风导致的咀嚼肌痉挛可能会对其营养摄入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因为儿童的营养需求相对较高,而咀嚼困难会限制食物的摄入种类和量。
面部肌肉受累:面部肌肉痉挛可使患者面部表情呈特殊状态,除了上述的苦笑面容,还可能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等表现。这些面部肌肉的异常收缩是破伤风毒素作用于相应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干扰神经传导所致。
颈项肌受累:颈项肌肉痉挛时,患者会出现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痉挛,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以致腰部前凸、头足后屈,形成“角弓反张”状态。这种严重的肌肉痉挛状态会限制患者的头部活动和身体姿势,给患者的呼吸等功能带来影响,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骨骼和肌肉的柔韧性不同,角弓反张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但原理相同。
四肢肌肉受累:四肢肌肉痉挛时,患者的手部会表现为握拳、屈肘、屈腕,下肢表现为屈膝、弯足、背伸等。肌肉的持续痉挛会导致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有外伤风险的人群,如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应注意预防破伤风,因为他们接触外伤的机会相对较多。
2.阵发性痉挛
上述肌紧张性收缩会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声、光、接触、饮水等)时诱发阵发性痉挛。痉挛发作时,患者表现为强烈的肌肉抽搐,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繁后仰、四肢抽搐不止等。每次痉挛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间歇期肌肉紧张仍持续存在。对于有破伤风感染风险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应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将患者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以降低痉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例如,在医院的破伤风患者病房中,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声、光等刺激,为患者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破伤风毒素还可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多汗、流涎、发热等。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患者的身体机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感染破伤风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而儿童的自主神经功能也在不断发育中,感染破伤风后也需要关注其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