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在社交互动方面婴儿期对呼唤缺乏回应等学龄期后同伴交往困难成年后人际关系障碍,语言沟通有发育延迟、形式内容异常、语用异常,重复刻板行为有手部动作、物品固定玩法、坚持环境固定,兴趣狭窄表现为对特定物品活动专注及对非生命物体依恋,幼儿期有社交缺失等学龄期有学业困难等青少年及成年期社交障碍更突出,与性别无明确特异性但男发病比例高,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症状,有家族遗传史或孕期母亲不良状况会增加患病风险。
一、社交互动方面表现
自闭症患者在婴儿期往往表现出对他人呼唤缺乏回应,例如6个月大时不对叫名做出反应;12个月大时无交流性的微笑;18个月大时不会指向感兴趣的物品与他人分享目光。学龄期后可能持续存在同伴交往困难,难以理解同伴的情绪和意图,缺乏主动与同伴互动的意愿,不参与集体游戏活动,常独自玩耍。成年后在社会交往中仍可能存在障碍,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情感表达感知不敏感。
二、语言沟通方面表现
语言发育延迟: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延迟现象,如2岁还不会说单词,3岁还不能说简单短句,甚至部分患者终身不语。
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可能出现重复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言刻板重复,例如机械重复广告词、电视节目中的台词等;还可能存在语言内容脱离语境的情况,如说一些与当时情境无关的话语。
语用异常:不能根据语境调整语速、语调,例如在需要轻声细语的场合仍用大声的语调说话;不懂得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交流方式,难以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
三、重复刻板行为方面表现
手部动作:常见拍手、摇晃手臂、旋转身体、搓手指等刻板的手部动作,这些动作往往反复出现,不受自身控制。
对物品的固定玩法:对物品有固定的玩法,如反复排列玩具、旋转瓶盖、将物品按特定顺序摆放等,若被打断会出现强烈情绪反应。
坚持环境固定: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每天的路线、物品摆放必须固定,稍有变化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例如必须走同一条路上下学,物品位置变动后会拒绝使用相关物品。
四、兴趣狭窄方面表现
对特定物品或活动过度专注: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或活动过度专注,如只喜欢玩某一种类型的玩具,像只玩车轮,对其他玩具不感兴趣;长时间沉迷于观看特定的电视节目、广告等。
对非生命物体特别依恋:对某些非生命物体特别依恋,如一直抱着某个特定的毯子、杯子等,离开这些物品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情绪。
五、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差异
幼儿期:主要体现为社交互动缺失(如不与他人目光对视、不回应呼唤)、语言发育迟缓(不会说话或说话晚)、重复刻板行为初现(如频繁拍手、旋转物品)等。
学龄期:除上述表现外,可能出现学业困难,因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等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同伴关系差,被同伴孤立;还可能出现情绪问题,如因无法适应学校环境而出现焦虑、攻击等行为。
青少年及成年期:社交障碍更为突出,面临独立生活、就业等挑战时困难重重;可能存在兴趣狭窄进一步固化的情况,对特定事物的依赖程度加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自伤等行为。
六、与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的关联
性别:目前尚无明确的性别特异性表现差异,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发病比例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患者症状表现,如缺乏规律的生活作息可能加重其情绪不稳定和行为刻板程度;而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活动可能有助于缓解部分症状。
病史:若有家族遗传史,患者出现自闭症相关表现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孕期母亲的某些不良状况(如感染、接触有害物质等)可能增加胎儿患自闭症的几率,并影响出生后患者的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