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调通过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激素分泌及调节环节与肥胖密切相关,不同人群内分泌失调致肥胖的机制和表现有差异,日常生活需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内分泌失调相关肥胖。
一、胰岛素分泌异常与肥胖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或储存。当出现胰岛素抵抗时,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胰腺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分解,使得体内脂肪堆积增加,从而引发肥胖。例如,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也容易出现肥胖现象。在不同年龄段中,中青年人群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胰岛素分泌异常相关的内分泌失调,进而增加肥胖风险;对于儿童青少年,如果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且缺乏运动,也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内分泌失调相关的肥胖。女性在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失调情况,若不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也较易发胖。
二、甲状腺激素与肥胖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它能促进细胞的氧化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消耗随之减少,即使摄入的热量没有增加,也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引发肥胖。比如,临床观察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常常会出现体重上升、身体浮肿等肥胖相关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时期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导致身材矮小、体重异常增加;成年人中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的内分泌失调,这与女性的激素变化等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基础代谢率大幅降低,加上活动量减少等因素,肥胖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
三、糖皮质激素与肥胖
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在应激反应等情况下分泌增加。长期处于高糖皮质激素状态(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库欣综合征患者体内糖皮质激素异常增多),会促进机体的糖异生,使血糖升高,同时还会促进脂肪的重新分布,导致向心性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颈部等部位。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体内糖皮质激素分泌可能会出现紊乱,增加肥胖风险;对于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体重变化,因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肥胖;儿童长期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代谢平衡,增加肥胖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
四、性激素与肥胖
性激素对脂肪的分布和代谢有一定影响。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会导致脂肪代谢发生变化,使得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等部位,从而增加肥胖的发生几率。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也可能出现代谢变化,导致肥胖风险上升。在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性激素相关的内分泌失调更容易发生,进而引发肥胖。例如,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由于活动量少,性激素调节代谢的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性肥胖。
总之,内分泌失调在多个激素分泌和调节环节上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其内分泌失调导致肥胖的机制和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自身内分泌状况,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来预防内分泌失调相关的肥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