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孕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多在妊娠中晚期出现,分娩后可能恢复但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常用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能需更早筛查。它对孕妇和胎儿危害大,治疗上以医学营养治疗为基础,结合运动治疗,血糖不达标时用胰岛素治疗。高龄、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孕期要做好血糖和胎儿监测,产后612周进行OGTT检查评估糖代谢恢复情况,此后也需定期监测血糖。
一、妊娠糖尿病的定义
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通常在妊娠中晚期出现,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糖代谢异常可能在分娩后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二、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1.血糖检测: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妊娠2428周及以后,孕妇需禁食8小时后,口服含75g葡萄糖的液体300ml,分别测定空腹、服糖后1小时、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值。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满足任意一项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2.风险评估: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孕前体重指数≥28kg/m2)、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巨大儿分娩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能需要更早进行血糖筛查。
三、妊娠糖尿病的危害
1.对孕妇的影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分娩时,可能因胎儿过大导致难产、产道损伤、剖宫产率增加等。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几率也会显著升高。
2.对胎儿的影响: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情况。胎儿出生后,还容易出现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且儿童期和成年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
四、妊娠糖尿病的治疗
1.医学营养治疗:是妊娠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根据孕妇的孕周、体重、身高、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血糖水平。一般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并合理分配餐次。
2.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35次。
3.药物治疗: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血糖仍不能达标,则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目前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主要药物,因为它不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
五、特殊人群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应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严格遵循饮食和运动方案。同时,要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因过度紧张影响血糖控制。
2.肥胖孕妇:肥胖是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孕妇在孕期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外,还需要定期评估体重增长情况,避免体重过度增加。
3.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应在孕早期就进行血糖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妊娠糖尿病。同时,要告知家人关注自身血糖变化,因为家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六、妊娠糖尿病的监测与随访
1.血糖监测:孕妇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1小时和2小时血糖等,了解血糖控制情况。一般建议每周至少监测12天的全天血糖。
2.胎儿监测: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宫内状况。
3.产后随访:产后612周,孕妇应进行OGTT检查,以评估糖代谢是否恢复正常。此后,也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