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前需评估患者、行肠道和阴道准备;手术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消毒暴露阴道,处理宫颈、分离膀胱、处理子宫骶韧带和主韧带等,必要时处理附件,取出子宫并关闭阴道残端;术后需观察生命体征等、护理阴道残端、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具体步骤因个体差异而异,要遵循规范保证安全成功。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妇科情况等,包括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以明确子宫大小、位置、周围组织情况等,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阴式子宫切除术,同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例如对于老年患者,需更谨慎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
2.肠道准备:一般在术前1-2天开始进行肠道准备,通常采用口服泻药等方式清洁肠道,目的是减少肠道内粪便,便于手术操作,降低手术中污染的风险,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肠道功能相对较弱,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肠道准备方法和药物。
3.阴道准备:术前需进行阴道消毒,一般采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阴道冲洗等操作,以减少阴道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的几率,对于有阴道炎症等情况的患者,需先治疗炎症后再进行手术,同时要注意消毒操作的规范性,避免损伤阴道黏膜。
二、手术步骤
1.体位与消毒: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及腹部皮肤等区域,铺好无菌巾单。
2.暴露阴道:用阴道拉钩等器械暴露阴道,充分显露宫颈及阴道穹窿部。
3.处理宫颈:
钳夹宫颈前唇,向耻骨联合方向牵引,充分暴露宫颈阴道部。
用刀或电刀等在宫颈阴道交界下方做环形切口,切开阴道黏膜,一般从3点和9点方向开始,逐步环形切开阴道黏膜,要注意切口的深度和范围,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分离膀胱:用弯血管钳等钝性和锐性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膀胱与宫颈前壁的粘连,将膀胱下推,一般下推至宫颈外口水平以下,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膀胱,对于有膀胱膨出等情况的患者,分离过程可能相对复杂,需更加精细。
5.处理子宫骶韧带和主韧带:
用弯血管钳钳夹子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在钳夹处用丝线等进行结扎或缝扎,一般先处理一侧的子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再处理另一侧,结扎或缝扎的力度要适中,确保牢固结扎又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子宫较大的患者,韧带的处理可能需要更仔细。
6.处理子宫附件(如有需要):如果同时需要切除附件,根据情况处理输卵管和卵巢的韧带等组织,方法类似处理子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将附件相关韧带钳夹、结扎。
7.取出子宫:将子宫向阴道内牵引,逐步娩出子宫,对于子宫较大的情况,可能需要先将子宫分解或采用其他方法协助取出,要注意避免损伤阴道壁。
8.关闭阴道残端:用可吸收线等对阴道残端进行连续或间断缝合,缝合时要注意对齐阴道黏膜,保证缝合牢固,减少出血和漏液的风险。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同时观察阴道出血情况、腹部情况等,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更加频繁地观察,因为这类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2.阴道残端护理:保持阴道残端清洁,注意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按照医嘱进行相应的阴道护理,避免感染,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发生。
3.活动与休息: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建议早期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年轻患者和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相对较早地开始轻度活动,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而老年患者和身体虚弱的患者活动需更加谨慎,以利于身体恢复。
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具体手术步骤会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子宫大小、盆腔粘连情况等)而有所不同,手术医生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同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手术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