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钠血症的相关原因包括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和摄入过多。摄入不足有饮水困难人群的年龄因素(婴幼儿因口腔等疾病、老年人口渴感减退致摄入不足)、疾病导致(神经系统疾病昏迷、口腔咽喉病变致进食进水困难)及摄入途径问题(胃肠外营养液体钠含量配置不合理、水分补充不足);丢失过多有肾性丢失(药物因素如长期用利尿剂、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和肾外丢失(胃肠道丢失如严重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皮肤丢失如大面积烧伤、高温大量出汗);摄入过多有医源性因素(静脉输入含钠溶液过多过快、透析液钠浓度配置过高)和摄入高钠食物或饮料(长期大量摄入高钠食物或饮用高钠饮料且水分摄入不足)
一、摄入不足相关原因
(一)饮水困难人群
1.年龄因素:婴幼儿若不能正常摄取水分,比如因口腔疾病、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就可能导致高钠血症。新生儿肾脏浓缩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但如果其无法摄入足够水分,也容易出现钠代谢失衡。老年人由于口渴感减退,可能主动饮水减少,若同时存在疾病导致摄入受限,如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进食进水困难,就容易发生高钠血症。
2.疾病导致: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昏迷患者,无法自行表达口渴并摄取水分,长期处于水分摄入不足状态,易引发高钠血症。此外,口腔、咽喉部病变影响进食进水的患者,例如严重的口腔溃疡、咽喉部严重感染导致吞咽疼痛不敢饮水,也会因摄入不足出现高钠血症。
(二)摄入途径问题
胃肠外营养时,如果液体中钠含量配置不合理,钠摄入不足,同时水分补充也不足,可能引发高钠血症。比如长期通过静脉输注不含钠或钠含量过低且水分补充不足的液体时,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二、丢失过多相关原因
(一)肾性丢失
1.药物因素: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会增加肾脏排钠的同时也增加排尿,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就容易导致钠丢失过多而引起高钠血症。一些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些具有肾性排钠作用的药物时需特别谨慎,因为本身肾脏功能已受影响,更易出现钠代谢紊乱。
2.肾脏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肾脏在酸碱平衡和钠钾等电解质重吸收方面出现问题,会导致钠丢失。例如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肾脏泌氢减少,同时钠的重吸收也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钠丢失过多,引发高钠血症。此外,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肾脏浓缩功能尚未恢复,大量尿液排出,钠随之丢失,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就容易发生高钠血症。
(二)肾外丢失
1.胃肠道丢失:严重的呕吐、腹泻患者,大量消化液丢失,消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钠,若丢失量大于补充量,就会导致钠丢失过多。例如霍乱患者剧烈的腹泻,短时间内大量钠随粪便丢失,若不及时补充含钠液体,极易出现高钠血症。另外,胃肠道引流,如胃肠减压等,也会导致钠的丢失,如果引流液量较大且未及时补充相应的钠,也可引发高钠血症。
2.皮肤丢失: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大量渗出,渗出液中含有钠等电解质,会导致钠丢失。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钠,若出汗量过大而未及时补充含钠液体,也会引起钠丢失过多,从而可能导致高钠血症。比如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作的人群,若未及时补充含盐饮料,就有发生高钠血症的风险。
三、钠摄入过多相关原因
(一)医源性因素
1.药物使用不当:在临床治疗中,若静脉输入含钠溶液过多过快,例如大量输入高渗盐水等,就会导致体内钠含量突然升高,引发高钠血症。对于患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医源性的钠摄入过多更容易诱发高钠血症,因为这类患者的钠水调节能力较差。
2.特殊治疗用液:某些透析液钠浓度配置过高时,在透析过程中也可能导致患者体内钠摄入过多,尤其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其钠代谢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高钠血症。
(二)摄入高钠食物或饮料
长期大量摄入高钠的食物,如腌制食品、过咸的酱料等,或者饮用含钠量高的饮料,在水分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会使体内钠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引发高钠血症。例如一些偏好重口味饮食的人群,若同时饮水较少,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