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出血常见原因有痔疮(内痔便后滴血、外痔炎症血栓时少量出血)、肛裂(排便剧痛伴少量鲜血)、直肠息肉(息肉大或位置低时排便摩擦出血)、直肠癌(暗红色血便伴其他症状)、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克罗恩病便血程度不一),出现肛门出血后要及时就医检查、调整生活方式,老年男性及有家族遗传病史男性需特别关注。
一、肛门出血的常见原因
1.痔疮
内痔:内痔是肛门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是由于肛管下端的黏膜下静脉丛发生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在排便时,干结的大便可能会摩擦内痔表面的黏膜,导致其破裂出血,一般为便后滴血,血液颜色鲜红,不与大便相混合,有时在厕纸上可见血迹。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内痔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来说,若长期有不良排便习惯或久坐等生活方式,容易引发内痔导致肛门出血。
外痔: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疼痛等症状,单纯外痔一般较少引起出血,但当外痔发生炎症、血栓形成时,可能会伴有少量出血,出血多为鲜血,量相对较少。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的破裂或撕裂,多见于肛管后正中部位。主要症状为排便时疼痛剧烈,随后出现少量出血,血液颜色鲜红,有时在粪便表面可见血迹,或在手纸上有血迹。男性若存在便秘情况,大便干结粗硬,排便时过度用力容易撑裂肛管皮肤,从而引发肛裂导致肛门出血。一些特殊职业如长期站立工作等,也可能增加肛裂发生的几率。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较小的直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当息肉较大或位置较低时,排便时可能会摩擦息肉表面,导致出血,血液一般为鲜红色,可附着在大便表面。直肠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等有关,男性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脂、低纤维饮食等,可能会增加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从而出现肛门出血现象。
4.直肠癌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组织破溃、感染等,会出现便血症状,多为暗红色血便,可伴有黏液,同时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腹痛、消瘦等症状。男性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以及有直肠癌家族史等,都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几率,进而导致肛门出血。
5.肠道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患者会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便血是其常见表现之一,血液、黏液与大便混合在一起。该病的发生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男性若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有不良生活习惯等,可能会诱发溃疡性结肠炎,导致肛门出血。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多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便血程度不一。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男性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增加克罗恩病的发病风险,引发肛门出血。
二、出现肛门出血后的建议
1.及时就医检查
当男性发现肛门出血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直肠镜、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出血的原因。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男性,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例如,有长期吸烟饮酒史且年龄较大的男性,更要警惕直肠癌等严重疾病的可能,需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2.注意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肛门出血的男性,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同时要适量饮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软化大便,减少对肛门部位的刺激。避免久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促进肠道蠕动。
3.特殊人群的特别关注
对于老年男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出现肛门出血时,要更加谨慎,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因为老年男性患肠道肿瘤等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男性,如家族中有直肠癌患者等,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相关筛查,一旦出现肛门出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