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是齿状线以上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与长期久坐等多种因素相关,有便血、脱出、瘙痒等症状,可通过肛门视诊等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坐浴、避免久坐久站)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脱出不能回纳等情况,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方式,患者需保持良好排便习惯、注意肛周卫生、适度运动,孕妇和老年人有各自内痔注意事项。
一、内痔的一般情况
内痔是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痔疮,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久坐、便秘、妊娠、前列腺增生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导致静脉丛淤血扩张。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一般来说,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内痔的症状表现
1.便血:通常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这是因为排便时粪便摩擦内痔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2.脱出:随着病情发展,内痔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脱出的内痔若不能及时回纳,可发生嵌顿,引起疼痛、水肿等。
3.瘙痒:内痔脱出时可伴有黏液流出,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不适。
三、内痔的诊断方法
1.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肛门周围,查看有无内痔脱出、肿物等情况。
2.直肠指诊: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同时触摸内痔的位置、大小等,但对内痔的诊断主要还是依靠肛门镜检查。
3.肛门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内痔的部位、大小、形态等,是诊断内痔的重要方法。
四、内痔的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因为便秘时排便用力会加重内痔的症状。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一般成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约25~30克。
坐浴: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内痔的水肿和疼痛。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要注意坐浴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引起不适。
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改变体位,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比如久坐办公室的人群,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2.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可使用栓剂,如复方角菜酸酯栓等,能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的作用。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相对全身用药副作用较小。
口服药物:对于便血较多的患者,可使用一些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内痔的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内痔反复脱出不能回纳、嵌顿引起剧烈疼痛、出血量较大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2.常见手术方式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通过吻合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的部分黏膜和黏膜下组织,阻断内痔的血液供应,使内痔脱垂部分回缩。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传统外剥内扎术:将内痔的曲张静脉团剥离结扎,适用于较大的内痔或混合痔。手术效果确切,但术后疼痛相对较明显,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六、内痔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内。有便意时应及时排便,不要强忍便意。
2.注意肛周卫生: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便后的清洁护理,使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拭,避免损伤肛周皮肤。
3.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七、特殊人群内痔的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更容易发生内痔。治疗上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保证大便通畅,可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便秘、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容易诱发内痔。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尽量选择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内痔脱出嵌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