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出血与月经有诸多区别,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由卵巢周期性变化致子宫内膜脱落出血,有相对固定周期、规律的经色质地,伴随症状多轻微,对健康无不良影响;阴道出血来源不局限子宫腔,多无规律,颜色质地因病因异,常伴其他异常症状,多为疾病表现,对健康可能有不良影响,不同人群情况不同,青春期女性阴道出血多为病理情况,育龄期女性需排查妊娠相关疾病,围绝经期和老年女性阴道出血要警惕肿瘤等病变。
1.定义与来源:
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现象,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月经的形成是基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内分泌调节,一般具有规律性,出血来自子宫腔。正常月经具有特定的周期、经期和经量等特征,周期通常为21-35天,平均28天;经期一般为2-8天,平均4-6天;经量为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经量多在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阴道出血:是指来自阴道、宫颈、子宫等部位的出血,其来源不局限于子宫腔,可能由多种非生理性原因引起,如妊娠相关疾病(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生殖系统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统肿瘤(如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内分泌失调(如无排卵性功血等)、外伤等多种情况。
2.出血规律:
月经:有相对固定的周期性,出血的开始和结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在生育期女性,除非怀孕等特殊情况,月经会按时来潮。
阴道出血:多无规律性,可能是不规则的少量出血,也可能是突然的大量出血,出血时间不固定,与正常的月经周期无关。例如,异位妊娠引起的阴道出血,往往没有规律的周期;子宫肌瘤导致的阴道出血,可能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不规则的出血情况。
3.出血颜色与质地:
月经:月经血一般为暗红色,除血液外,还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等,质地不稀不稠,通常不凝固或偶尔有小凝块。
阴道出血:颜色和质地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出血颜色多为鲜红色;宫颈炎引起的阴道出血,出血颜色可能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相对较稀;子宫肌瘤引起的阴道出血,若出血时间较长,血液可能被氧化,颜色会变暗,质地也可能因混合有其他组织而有所不同。
4.伴随症状:
月经:大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如下腹坠胀、腰酸等,但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些症状多与前列腺素的作用等有关,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范畴。
阴道出血:常伴有其他异常症状,不同病因伴随症状不同。如先兆流产导致的阴道出血,常伴有下腹疼痛;宫颈癌引起的阴道出血,可能伴有阴道排液,排液多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子宫内膜炎引起的阴道出血,常伴有下腹痛、发热、白带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
5.对健康的影响:
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对健康无不良影响,只要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反而有助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生理调节。
阴道出血:多是疾病的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期的阴道出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生殖系统肿瘤引起的阴道出血若不治疗,肿瘤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危及生命;妊娠相关的阴道出血若为异位妊娠,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
6.不同人群的情况:
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的月经可能会出现不规律的情况,这是因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但这与阴道出血不同,阴道出血在青春期女性中若出现往往是病理情况,如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无排卵性功血导致的阴道出血,需要及时就医。
育龄期女性: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但也要关注月经的变化,若出现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需排查是否为阴道出血的伪装;对于育龄期女性的阴道出血,妊娠相关疾病是重要的排查方向,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等,需要特别注意有无停经史等情况。
围绝经期女性:月经逐渐紊乱,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或增多等情况,但也要警惕阴道出血是由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引起,因为围绝经期是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高发年龄段。
老年女性:阴道出血更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等病变,因为老年女性生殖系统萎缩,发生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任何阴道出血都需要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