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抽动症可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营造轻松环境、保证规律作息;二是采用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行为疗法;三是做到营养均衡、避免过敏食物的饮食调整;四是病情明显时谨慎药物治疗,可考虑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五是儿童群体要关注生长发育,有基础病史患儿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影响制定治疗方案。
一、一般观察与生活调整
1.环境方面:营造轻松的家庭及学校环境,避免给患儿过多压力,因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环境可能会加重抽动症状。例如,家庭中应保持和谐氛围,学校老师要避免过度批评患儿。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其情绪稳定,从而利于抽动症状的缓解。
2.生活作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儿童每天需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良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和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对抽动症的缓解有积极作用。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控制其玩耍时间,防止过度兴奋后导致抽动症状加重。
二、行为疗法
1.习惯逆转训练:通过训练患儿意识到抽动前的感觉,并学会用其他合适的行为来替代抽动行为。比如,当患儿有眨眼的抽动倾向时,训练其做闭眼后再用力睁眼的动作来替代眨眼抽动。这种方法需要患儿有一定的认知配合能力,对于年龄稍大、能够理解指令的儿童较为适用。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给予患儿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帮助患儿逐渐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2.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深呼吸放松可让患儿慢慢地吸气,使腹部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重复几次。渐进性肌肉松弛则是让患儿依次紧张和放松不同部位的肌肉,如先紧张手部肌肉,然后放松。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从而减少抽动发作的频率。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放松训练的方式可以适当调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通过玩游戏等轻松的方式辅助进行放松。
三、饮食调整
1.营养均衡:保证患儿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胡萝卜等)、水果(苹果、橙子等)、全谷类食物等。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例如维生素B族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同时,要控制食品添加剂的摄入,因为一些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加重抽动症状。对于有挑食习惯的儿童,家长要耐心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通过制作色彩丰富、造型可爱的食物来增加儿童对健康食物的兴趣。
2.避免过敏食物:如果患儿存在食物过敏情况,要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因为过敏反应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进而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等方式明确患儿的过敏食物,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避。例如,如果患儿对牛奶过敏,就不要让其饮用牛奶及食用相关奶制品。
四、医疗干预(药物及其他)
1.药物情况:一般来说,轻微抽动症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当症状较为明显影响生活时,在医生评估后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但药物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且不同药物有其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例如,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儿,可能暂时不需要药物治疗,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学习和社交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强调的是,药物使用必须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不能自行给患儿用药。
2.其他医疗手段:如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对于部分轻微抽动症患儿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和评估下进行。经颅磁刺激是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相应部位来调节神经功能,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非药物干预是重点,要注重营造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家长和老师要多给予关爱和鼓励,避免因为抽动症状而对患儿进行过度指责,防止给患儿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2.有基础病史的患儿:如果患儿本身有其他基础病史,在治疗抽动症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以及抽动症治疗对基础病史的影响。例如,如果患儿同时患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的治疗手段或药物。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综合考虑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后选择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