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出血常见原因有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不同原因表现有别;伴疼痛、肿物脱出、大便习惯改变等伴随症状有不同意义;就医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肛门出血各有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排查病因并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
一、肛门出血的常见原因
1.痔疮:是引起肛门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内痔是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颜色鲜红,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出血,有时排便时会有喷射状出血,一般无疼痛感觉,但在发生血栓、嵌顿等情况时可能会伴有疼痛。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长期久坐、久站、便秘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痔疮从而引发肛门出血。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便秘的人群痔疮发病率明显高于排便正常人群。
2.肛裂:多因便秘等原因导致肛管皮肤裂开引起,表现为排便时肛门疼痛,随后出现便血,便血颜色鲜红,量一般较少。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多见于长期便秘的人群,因为便秘时大便干结,排便时容易撑裂肛管皮肤。
3.直肠息肉: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常见,直肠息肉导致的肛门出血,便血颜色鲜红,不与大便相混,有时仅在大便表面有血迹。如果息肉位置较低,排便时可能会有息肉脱出肛门外的情况。
4.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颜色暗红,常混有黏液或脓液,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症状。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另外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从而容易出现肛门出血情况。
5.溃疡性结肠炎:多发生于中青年,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其发病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导致肛门出血。
6.肠结核:常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等肠道症状,便血多为暗红色,多见于有结核接触史或有肺结核等结核病史的人群。
二、肛门出血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疼痛:肛裂引起的肛门出血常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内痔发生血栓或嵌顿等情况时也会伴有疼痛;肛门周围感染性疾病如肛周脓肿等引起的出血也可能伴有局部疼痛症状。不同原因导致的伴痛情况不同,对于有疼痛伴肛门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具体病因。
2.伴肿物脱出:直肠息肉位置较低时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直肠脱垂也会有肿物脱出肛门外,同时可能伴有肛门出血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肿物脱出伴出血的情况需要分别考虑不同病因,如儿童直肠息肉脱出与成人直肠脱垂脱出的病因和处理方式不同。
3.伴大便习惯改变:直肠癌常伴有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等;溃疡性结肠炎也会有大便习惯改变情况,对于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伴肛门出血的情况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
三、肛门出血的就医检查建议
1.体格检查:医生会首先进行肛门指检,初步触摸肛门直肠部位有无肿物、狭窄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在肛门指检时感受可能不同,但医生会规范操作。
2.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情况,对于长期肛门出血导致贫血的人群有帮助;大便常规+潜血可检测大便中有无红细胞、潜血阳性等情况,辅助判断出血情况。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辅助了解肛门周围组织情况;CT、MRI等检查对于排查直肠、肛管等部位的病变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4.内镜检查:肛门镜可直接观察肛门直肠下段情况;结肠镜可观察整个结肠情况,对于发现肠道内病变引起的肛门出血至关重要,儿童进行结肠镜检查需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等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四、特殊人群肛门出血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肛门出血需要特别警惕直肠息肉等情况,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大便情况,若发现便血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需要通过检查明确病因,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检查和诊断。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肛门出血需要谨慎处理,因为很多检查和治疗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首先要详细告知医生妊娠情况,医生会选择相对安全的检查方式排查病因,如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手段来明确是痔疮等何种原因导致的肛门出血。
3.老年人:老年人肛门出血要考虑多种病因,如直肠癌等,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就医检查时要注意耐受情况,医生选择检查方式时要兼顾老年人身体状况,如肠镜检查要考虑老年人肠道蠕动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