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失常的良性疾病,与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等;乳腺结节是乳腺局限性肿块,病因多样,表现因病因而异。两者在影像学等检查及处理原则上不同,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影响,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本质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是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造成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女性,育龄期女性多见。
乳腺结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乳腺组织内出现的局限性肿块,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多种乳腺病变都可能表现为乳腺结节,其本质需进一步通过相关检查来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病变。
二、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疼痛具有周期性,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或减轻;可触及乳腺腺体增厚,呈片状、条索状等,质地韧,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部分患者可伴有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无色浆液性溢液。疼痛程度和肿块大小可因情绪变化、劳累等因素而波动。
乳腺结节:多数乳腺结节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体检或自查时发现乳房内有肿块。结节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因病因不同而有差异。例如乳腺纤维腺瘤引起的结节,一般质地较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腺囊肿导致的结节,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质地较软,可有囊性感;而乳腺癌引起的结节,质地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伴有乳头凹陷、橘皮样皮肤改变等。
三、影像学及其他检查特点
乳腺超声:
乳腺增生:可见乳腺腺体增厚,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
乳腺结节:不同病因的结节超声表现不同。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回声均匀;乳腺囊肿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乳腺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微小钙化灶,纵横比大于1等。
乳腺X线摄影(钼靶):
乳腺增生:可见乳腺腺体密度增高,结构紊乱。
乳腺结节:乳腺纤维腺瘤在钼靶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乳腺囊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乳腺癌在钼靶下可见肿块影,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征,可见细小钙化灶等。
病理检查:
乳腺增生:病理上可见乳腺小叶、导管等结构的增生改变,腺泡数目增多,导管扩张等。
乳腺结节:通过病理活检才能最终明确其性质,如乳腺纤维腺瘤病理可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上皮;乳腺癌病理可见癌细胞的形态、排列等恶性特征。
四、处理原则不同
乳腺增生:一般以观察为主,对于疼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等。如果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但需谨慎用药,因为药物可能带来一定副作用。
乳腺结节:需要根据结节的性质来决定处理方式。如果是良性结节,如乳腺纤维腺瘤,若结节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乳腺超声等;若结节较大或有增长趋势,可考虑手术切除。如果是恶性结节(乳腺癌),则需要综合评估病情,采取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五、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乳腺增生多见于青春期后至更年期前的女性,而乳腺结节的发生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好发疾病,如年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相对多见,中老年女性乳腺癌导致的结节相对增多。
性别:主要发生在女性,男性也可发生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但相对少见,男性乳腺结节需要更加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的生活方式可加重乳腺增生的症状,也可能影响乳腺结节的发生发展。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也与乳腺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比如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的发生风险,对于乳腺结节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等功能,从而影响结节的状态。
六、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期女性:乳腺增生与内分泌关系密切,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变化明显,更易受激素影响出现乳腺增生相关症状,要注意保持月经规律,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每月自我检查乳房,每1-2年进行乳腺超声等检查。若准备怀孕,要告知医生乳腺增生情况,因为怀孕及哺乳可能会使乳腺增生症状有所变化。
妊娠期女性: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变化,可能导致原有乳腺增生加重,乳腺结节也可能有相应变化,要密切观察乳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腺通畅,避免乳腺炎等情况,同时关注乳腺结节在哺乳期的变化,哺乳期结束后需进行复查。
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中老年女性发现乳腺结节时更要重视,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结节性质,对于可疑恶性的结节要尽早进行活检等明确诊断,以便及时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