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出血常见原因包括痔疮(内痔便后滴血、外痔炎性等易出血且伴相应症状)、肛裂(便秘致肛管皮肤裂开出血伴剧痛)、直肠息肉(排便摩擦致息肉血管破裂出血)、直肠癌(肿瘤溃烂坏死致便血暗红混黏液脓液伴排便习惯改变)、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等、克罗恩病便血多样伴相应症状);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常因直肠息肉、肛裂出血,女性妊娠期易因内痔出血,老年人需警惕直肠癌等;出现肛门出血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肛门出血的常见原因
1.痔疮
内痔:内痔是肛门出血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是由于肛管齿状线以上的直肠上静脉丛发生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当排便时,干燥的粪便摩擦内痔表面的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一般表现为便后滴血,血色鲜红,血液不与粪便混合,出血量可多可少,轻者仅在卫生纸上可见少量血迹,重者可能出现喷射状出血。内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这些因素会增加肛管部位的压力,影响静脉回流,从而诱发内痔。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更容易发生内痔并出现肛门出血。
外痔:外痔是发生在肛管齿状线以下的静脉丛曲张或炎症等情况。炎性外痔会因为炎症刺激,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排便时摩擦容易导致出血,一般出血量相对较少,同时伴有肛门肿物、疼痛、瘙痒等症状。结缔组织性外痔一般出血较少,但如果发生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少量出血。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的全层裂开形成的小溃疡。主要是由于便秘,干结的大便通过肛管时,强行撑裂肛管皮肤引起出血。肛裂导致的出血特点是排便时疼痛剧烈,便后有少量鲜血滴出,血色鲜红,有时在粪便表面可见少量血迹,或卫生纸染血。肛裂的发生与长期便秘、大便干结密切相关,儿童如果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发生便秘,进而引发肛裂出血;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减慢,也较易出现便秘,增加肛裂出血的风险。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息肉表面的黏膜比较脆弱,当排便时,粪便摩擦息肉,可导致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出血。直肠息肉引起的出血一般为便血,血色鲜红,量较少,不与粪便混合,有时仅在粪便表面可见血迹。儿童直肠息肉相对常见,可能与先天性因素、炎症刺激等有关;成年人也可能因肠道炎症、遗传等因素发生直肠息肉并出现肛门出血。
4.直肠癌
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表面容易发生溃烂、坏死,当粪便通过时,摩擦肿瘤组织导致出血。直肠癌引起的肛门出血特点是便血,血色暗红,常混有黏液或脓液,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变细等症状。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肠道慢性炎症等有关。中老年人是直肠癌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衰退,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5.肠道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肠道黏膜发生炎症、溃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出血一般为黏液脓血便,便血颜色可呈暗红或鲜红,同时伴有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尤其是长期患病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和监测。
克罗恩病:也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多见。肠道黏膜出现溃疡、糜烂,导致出血,便血特点多样,可为鲜血便、黏液血便等,同时伴有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症状。克罗恩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疾病呈迁延不愈的过程,需要长期管理。
二、不同人群肛门出血的特点及相关考虑
1.儿童
儿童肛门出血常见原因有直肠息肉、肛裂等。对于儿童直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多表现为便后手纸上有鲜血,一般量不多。儿童肛裂往往与便秘有关,可能是因为儿童饮食中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导致大便干结,排便时损伤肛管皮肤引起出血,同时儿童会因疼痛而抗拒排便,进一步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在护理儿童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反复出现肛门出血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2.女性
女性在妊娠期容易出现肛门出血,多与内痔有关,因为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内痔容易发作并出血。另外,女性在月经期,盆腔充血情况可能会影响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能导致肛门出血情况相对增多。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肛门出血,要注意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活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处理。
3.老年人
老年人肛门出血需要警惕直肠癌等严重疾病。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退,便秘发生率较高,长期便秘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同时,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老年人出现肛门出血时,应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直肠指诊、结肠镜等,以排除直肠癌等严重病变。此外,老年人如果患有肠道慢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也容易出现肛门出血情况,需要长期关注病情变化,规范治疗。
三、肛门出血的就医建议
当出现肛门出血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出血的颜色、量、频率,是否伴有疼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同时会进行体格检查,如肛门指诊等初步检查,必要时会建议进行结肠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肛门出血,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痔疮引起的出血可根据病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肛裂可通过调整饮食、坐浴等保守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直肠息肉一般需要手术切除;直肠癌则需要根据分期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则需要进行抗炎等相应治疗。